唐代曲子初探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页 |
| 绪论 | 第11-15页 |
| (一)写作思路 | 第12页 |
| (二)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2-13页 |
| (三)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 一、唐朝以前曲子的发展历程 | 第15-24页 |
| (一)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 | 第15-17页 |
| (二)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 | 第17-21页 |
| (三)隋唐时期 | 第21-24页 |
| 二、关于唐代曲子 | 第24-40页 |
| (一)唐代曲子的概念 | 第24-25页 |
| (二)流行在上层统治阶级生活中的唐代曲子 | 第25-32页 |
| (三)流行在民间的唐代曲子 | 第32-40页 |
| 三、唐代曲子歌词的特点 | 第40-51页 |
| (一)唐代曲子歌词中的押韵情况 | 第40-43页 |
| (二)唐代曲子歌词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 第43-47页 |
| (三)唐代曲子中歌词的句式结构 | 第47-51页 |
| 四、唐代曲子中的情调体现及其美学意义 | 第51-59页 |
| (一)关于唐代曲子情调概念之解析 | 第51-53页 |
| (二)诗人对唐代曲子情调的丰富起到促进作用 | 第53-55页 |
| (三)通过“意象”阐释唐代曲子的美学意义 | 第55-59页 |
| 五、当今学者对唐代曲子的研究 | 第59-91页 |
| (一)不同学者对唐代曲子研究的贡献 | 第59-60页 |
| (二)席臻贯先生对唐代曲子研究的贡献 | 第60-85页 |
| (三)席臻贯先生译谱特点及实例分析 | 第85-91页 |
| 结语 | 第9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94-95页 |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