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0-11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32页 |
2.1 产业集群及其创新 | 第13-18页 |
2.1.1 产业集群 | 第13-15页 |
2.1.2 集群创新 | 第15-18页 |
2.2 集群创新网络 | 第18-25页 |
2.2.1 网络理论及网络分析 | 第18-21页 |
2.2.2 集群创新网络概念 | 第21-22页 |
2.2.3 集群创新网络构成 | 第22-23页 |
2.2.4 集群创新网络演化 | 第23-24页 |
2.2.5 集群创新网络优化 | 第24-25页 |
2.3 组织间知识转移 | 第25-29页 |
2.3.1 知识转移理论简述 | 第25-26页 |
2.3.2 组织间知识转移过程及模式 | 第26页 |
2.3.3 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2.3.4 具体情境下的组织间知识转移 | 第28-29页 |
2.4 物联网产业集群 | 第29-32页 |
2.4.1 物联网概述 | 第29页 |
2.4.2 物联网产业现状 | 第29-30页 |
2.4.3 江苏物联网产业集群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创新网络对集群创新的影响 | 第32-51页 |
3.1 创新网络描述 | 第32-38页 |
3.1.1 创新网络组成要素及关系 | 第32-33页 |
3.1.2 典型创新网络结构及其集群体现 | 第33-35页 |
3.1.3 网络特征描述及度量 | 第35-38页 |
3.2 创新网络特征对集群创新的影响 | 第38-45页 |
3.2.1 网络结构特征对创新的影响 | 第39-41页 |
3.2.2 网络位置特征对创新的影响 | 第41-44页 |
3.2.3 网络关系强度对创新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 知识获取在创新网络对集群创新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 第45-50页 |
3.3.1 创新网络对知识获取的影响 | 第46-48页 |
3.3.2 知识获取对集群创新的影响 | 第48-50页 |
3.4 创新网络对集群创新的影响总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实证研究——以江苏省物联网产业集群为例 | 第51-73页 |
4.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51-52页 |
4.2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52-58页 |
4.2.1 问卷设计过程及问卷内容 | 第52-53页 |
4.2.2 变量测量 | 第53-57页 |
4.2.3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 第57-58页 |
4.3 实证分析与统计检验 | 第58-73页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8-60页 |
4.3.2 效度与信度检验 | 第60-65页 |
4.3.3 Pearson相关分析 | 第65-66页 |
4.3.4 多元回归分析 | 第66-72页 |
4.3.5 结果讨论与启示 | 第72-73页 |
第五章 集群创新网络演化仿真分析 | 第73-84页 |
5.1 单集群创新网络仿真 | 第73-78页 |
5.1.1 仿真模型构建 | 第73-74页 |
5.1.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4-78页 |
5.2 多集群创新网络仿真 | 第78-84页 |
5.2.1 仿真模型构建 | 第78-79页 |
5.2.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9-84页 |
第六章 对策及建议 | 第84-90页 |
6.1 集群企业创新网络优化 | 第84-86页 |
6.1.1 提升弱关系管理意识 | 第84页 |
6.1.2 多层次对外开放 | 第84-85页 |
6.1.3 丰富企业知识获取途径 | 第85-86页 |
6.2 集群整体创新网络优化 | 第86-90页 |
6.2.1 培育网络二级核心:重点扶持小微企业 | 第86-87页 |
6.2.2 促进单集群创新网络成长:关注集群品牌管理 | 第87-88页 |
6.2.3 促进多集群创新网络成长:加强集群之间的互动 | 第88-9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3页 |
7.1 总结 | 第90-91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3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103-107页 |
附录2 程序清单 | 第107-110页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110-111页 |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