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二学段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0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1 实践意义 | 第9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第2章 文献研究 | 第10-19页 |
2.1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概述 | 第10-14页 |
2.1.1 “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内涵 | 第10-11页 |
2.1.2 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 | 第11-12页 |
2.1.3 “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育价值 | 第12-13页 |
2.1.4 课程实施的理论依据 | 第13-14页 |
2.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9页 |
2.2.1 各国的实践经验 | 第14-16页 |
2.2.2 我国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第3章 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 第19-21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3.2 调查对象 | 第20-21页 |
第4章 “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 | 第21-42页 |
4.1 第二学段“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整理 | 第21-24页 |
4.1.1 课程内容 | 第21-22页 |
4.1.2 课程内容的特征 | 第22-23页 |
4.1.3 课程内容的主要活动形式 | 第23-24页 |
4.2 课堂教学案例及分析 | 第24-42页 |
4.2.1 案例一:《数字与信息》 | 第24-30页 |
4.2.2 案例二:《球的反弹高度》 | 第30-36页 |
4.2.3 案例三:《大树有多高》 | 第36-42页 |
第5章 “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实施策略 | 第42-51页 |
5.1 课程实施的原则 | 第42-43页 |
5.2 课程实施的一般程序和过程 | 第43-45页 |
5.2.1 课程实施的一般程序 | 第43-44页 |
5.2.2 课程实施的过程 | 第44-45页 |
5.3 开展教学活动的策略 | 第45-47页 |
5.4 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 | 第47-51页 |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