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7-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会计-税收差异与盈余管理 | 第9-10页 |
1.2.2 会计-税收差异与税收规避 | 第10-11页 |
1.2.3 会计-税收差异、盈余持续性和盈余质量 | 第11-12页 |
1.2.4 会计-税收差异与企业利益相关者 | 第12-13页 |
1.2.5 企业风险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2 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1.3.3 实践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 第20-34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1.1 有效市场假说 | 第20-21页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22页 |
2.1.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页 |
2.2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22-26页 |
2.2.1 总会计-税收差异与企业风险 | 第22-23页 |
2.2.2 正常和非正常会计-税收差异与企业风险 | 第23-25页 |
2.2.3 暂时性和永久性会计-税收差异与企业风险 | 第25-26页 |
2.3 研究设计 | 第26-33页 |
2.3.1 非正常会计-税收差异的衡量 | 第26-28页 |
2.3.2 变量的测量方法 | 第28-31页 |
2.3.3 研究模型的构建 | 第31-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实证分析 | 第34-50页 |
3.1 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34页 |
3.2 描述性统计 | 第34-36页 |
3.3 相关性分析 | 第36-37页 |
3.4 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37页 |
3.5 非正常会计-税收差异模型实证分析 | 第37-39页 |
3.6 实证结果 | 第39-46页 |
3.6.1 总会计-税收差异实证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3.6.2 正常会计-税收差异实证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3.6.3 非正常会计-税收差异实证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3.6.4 暂时性会计-税收差异实证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3.6.5 永久性会计-税收差异实证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3.7 稳健性检测 | 第46-4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0-56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4.2 理论贡献 | 第51-52页 |
4.3 政策建议 | 第52-54页 |
4.3.1 协调会计制度和税法关系 | 第52-53页 |
4.3.2 加强企业税收信息披露 | 第53-54页 |
4.3.3 增加财务知识储备 | 第54页 |
4.4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