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4页 |
1.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1.3.2 行为事件访谈法 | 第11页 |
1.3.3 问卷调查法 | 第11-12页 |
1.3.4 层次分析法 | 第12页 |
1.4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2.3 胜任素质体系综述 | 第16-21页 |
3 SA公司加气站站长岗位研究 | 第21-29页 |
3.1 SA公司现状分析 | 第21-23页 |
3.1.1 公司简介 | 第21-22页 |
3.1.2 SA公司加气站的业务流程 | 第22-23页 |
3.2 SA公司加气站站长岗位分析 | 第23-29页 |
3.2.1 SA公司加气站站长岗位职责 | 第24页 |
3.2.2 SA公司加气站站长任职资格 | 第24-25页 |
3.2.3 SA公司加气站站长岗位在企业中的价值 | 第25-26页 |
3.2.4 SA公司加气站站长岗位胜任素质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 第26-29页 |
4 SA公司加气站站长岗位胜任素质体系的构建 | 第29-49页 |
4.1 胜任素质体系的构建步骤 | 第29-30页 |
4.2 胜任素质要素的提取和构建 | 第30-34页 |
4.2.1 初步总结胜任素质要素条目 | 第30-31页 |
4.2.2 调整胜任素质要素条目 | 第31-32页 |
4.2.3 完善胜任素质要素条目 | 第32-33页 |
4.2.4 胜任素质要素和特征结构的确认 | 第33-34页 |
4.3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发放 | 第34-35页 |
4.3.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34页 |
4.3.2 调查问卷的发放 | 第34-35页 |
4.4 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 | 第35-41页 |
4.4.1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35页 |
4.4.2 均值和标准差分析 | 第35-36页 |
4.4.3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36-41页 |
4.5 SA公司加气站站长岗位胜任素质权重的确定 | 第41-46页 |
4.6 SA公司加气站站长岗位胜任素质体系的确定 | 第46-49页 |
5 SA公司加气站站长岗位胜任素质体系的应用 | 第49-54页 |
5.1 胜任素质体系在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应用 | 第49-50页 |
5.2 胜任素质体系在人员招聘选拔中的应用 | 第50页 |
5.3 胜任素质体系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 第50-51页 |
5.4 胜任素质体系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 | 第51-52页 |
5.5 胜任素质体系在培训管理中的应用 | 第52页 |
5.6 胜任素质体系正常运行需具备的条件 | 第52-54页 |
6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4页 |
6.2 研究的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A SA公司加气站站长行为事件访谈提纲 | 第58-59页 |
附录B SA公司加气站站长岗位管理问题分析访谈提纲 | 第59-60页 |
附录C SA公司加气站站长岗位胜任素质调查问卷 | 第60-62页 |
附录D SA公司加气站站长岗位说明书 | 第62-63页 |
附录E SA公司加气站站长胜任素质特征分级量表 | 第63-6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