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24页 |
1.4.1 可靠性研究发展历程 | 第13-14页 |
1.4.2 国外公交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3 国内公交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4 运行可靠性常用指标 | 第17-2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2 常规公交系统运行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4页 |
2.1 公交系统运行可靠性定义 | 第26-27页 |
2.2 高峰时段常规公交运行特性 | 第27-29页 |
2.2.1 常规公交客流特性分析 | 第27-28页 |
2.2.2 公交车辆运行特性分析 | 第28-29页 |
2.2.3 道路交通特性分析 | 第29页 |
2.3 运行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3页 |
2.3.1 不变因素 | 第30-31页 |
2.3.2 可变因素 | 第31-32页 |
2.3.3 突发因素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常规公交运行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34-52页 |
3.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34页 |
3.2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量化 | 第34-40页 |
3.2.1 基于准时制的可靠性分析 | 第35-37页 |
3.2.2 基于稳定性的可靠性分析 | 第37-39页 |
3.2.3 基于运输能力的可靠性分析 | 第39-40页 |
3.3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第40-42页 |
3.4 公交运行可靠性评价方法研究 | 第42-51页 |
3.4.1 典型评价方法的分析与对比 | 第42-43页 |
3.4.2 可拓物元理论 | 第43-46页 |
3.4.3 可拓物元理论对公交运行可靠性评价的适用性分析 | 第46-47页 |
3.4.4 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运行可靠性评价 | 第47-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实例分析 | 第52-76页 |
4.1 运行可靠性数据收集 | 第52-53页 |
4.1.1 运行可靠性数据需求分析 | 第52页 |
4.1.2 运行可靠性数据采集方法 | 第52-53页 |
4.2 调研的实施与数据统计 | 第53-61页 |
4.2.1 评价公交线路概况 | 第53-54页 |
4.2.2 调研的组织实施 | 第54-55页 |
4.2.3 调研数据整理 | 第55-61页 |
4.3 案例分析—常规公交运行可靠性评价 | 第61-74页 |
4.3.1 评价指标参数值界定 | 第61-63页 |
4.3.2 评价指标计算 | 第63-69页 |
4.3.3 基于物元可拓的运行可靠性评价 | 第69-74页 |
4.4 评价结论与建议 | 第74-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5 基于VISSIM的公交运行仿真研究 | 第76-88页 |
5.1 VISSIM交通仿真软件简介 | 第76-77页 |
5.2 交通仿真数据收集 | 第77-82页 |
5.3 VISSIM交通仿真检验 | 第82-85页 |
5.3.1 构建交通仿真模型 | 第82-83页 |
5.3.2 交通流仿真参数标定 | 第83-85页 |
5.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85-8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6.1 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88-8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4-9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