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 ·鲜切果蔬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鲜切果蔬概述 | 第11-12页 |
| ·鲜切果蔬品质及生理变化 | 第12-14页 |
| ·乙烯和呼吸的增加 | 第12页 |
| ·生理生化的加剧 | 第12-13页 |
| ·次生代谢物的积累 | 第13页 |
| ·营养物质的损失 | 第13-14页 |
| ·微生物的侵染 | 第14页 |
| ·鲜切果蔬保鲜技术现状 | 第14-17页 |
| ·减少切割面 | 第14-15页 |
| ·低温贮藏 | 第15页 |
| ·杀菌处理 | 第15页 |
| ·褐变抑制剂的选择 | 第15-16页 |
| ·可食性涂膜 | 第16-17页 |
| ·包装材料和技术 | 第17页 |
| ·天然保鲜剂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生姜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生姜提取物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21-2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 ·原料、试剂和仪器 | 第21页 |
| ·生姜黄酮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 ·生姜黄酮提取单因素试验 | 第22页 |
| ·响应面法优化生姜黄酮超声波提取条件 | 第22-2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8页 |
|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 ·液料比和乙醇浓度对生姜总黄酮得率的影响 | 第23页 |
| ·提取时间和温度对生姜总黄酮得率的影响 | 第23-24页 |
| ·超声波频率对生姜总黄酮得率的影响 | 第24页 |
|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分析 | 第24-28页 |
| ·讨论 | 第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生姜提取液对鲜切苹果保鲜效果 | 第29-37页 |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29页 |
| ·处理方法 | 第29-31页 |
| ·生姜提取液的制备 | 第29页 |
| ·鲜切苹果处理方法 | 第29页 |
| ·指标测定和方法 | 第29-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 第31页 |
|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失重率和硬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可滴定酸含量和褐变度的影响 | 第32页 |
|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 PPO 活性和 MDA 积累的影响 | 第32-33页 |
|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细菌总数的影响 | 第33-34页 |
|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感官品质的影响 | 第34页 |
| ·讨论 | 第34-36页 |
|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呼吸水平和乙烯合成的影响 | 第34-35页 |
|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 第35页 |
|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抑菌效果的影响 | 第35页 |
|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感官品质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可食性涂膜对鲜切苹果保鲜效果 | 第37-43页 |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37页 |
| ·处理方法 | 第37-38页 |
| ·涂膜材料的制备 | 第37页 |
| ·鲜切苹果处理方法 | 第37-38页 |
| ·指标测定和方法 | 第38页 |
| ·数据处理 | 第3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 ·各处理对鲜切苹果失重率和褐变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各处理对鲜切苹果硬度和 Vc 含量的影响 | 第39页 |
| ·各处理对鲜切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各处理对鲜切苹果 PPO 活性和 MDA 积累的影响 | 第40页 |
| ·各处理对鲜切苹果微生物变化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 第40-41页 |
| ·讨论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全文总结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 附图 1 生姜提取液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10d) | 第49-50页 |
| 附图 2 生姜提取液杀菌效果 | 第50-51页 |
| 缩略词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