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基于web的教学系统的人机交互和流程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1-12页
    1.3.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1.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页
        1.3.3. 关键技术第13页
    1.4. 主要创新点第13-14页
    1.5. 论文结构安排第14页
    1.6. 本章小结第14-15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第15-21页
    2.1. 电子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概述第15-16页
    2.2. 教育技术学相关理论综述第16-17页
        2.2.1. 教育视听理论之戴尔“经验之塔”第16页
        2.2.2. 现代学习理论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6-17页
    2.3. 软件交互设计相关理论概述第17-19页
        2.3.1. 交互设计的概念第17页
        2.3.2. 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第17-18页
        2.3.3. 尼尔森启发式评估十大原则第18-19页
    2.4. 交互设计研究方法第19页
        2.4.1. 专家评审法第19页
        2.4.2. 用户测试法第19页
    2.5. 本章小结第19-21页
第三章 电子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人机交互测评第21-34页
    3.1. 专家评审测评报告第21-28页
        3.1.1. 教师角色测试报告第21-25页
        3.1.2. 教师角色测试小结及分析第25页
        3.1.3. 学生角色测试报告第25-27页
        3.1.4. 学生角色测试小结及分析第27-28页
    3.2. 用户测试法测评报告第28-33页
        3.2.1. 教师实验设计第28-29页
        3.2.2. 教师实验评估结果第29-30页
        3.2.3. 学生实验设计第30-31页
        3.2.4. 学生实验评估结果第31-32页
        3.2.5. 评估结果分析第32-33页
    3.3.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电子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人机交互设计第34-66页
    4.1. 设计遵循的规范第34-42页
        4.1.1. 导航的设计第34-36页
        4.1.2. 一致性设计第36-39页
        4.1.3. 让用户有控制的自由第39-40页
        4.1.4. 反馈式交互设计第40-42页
    4.2. 教师活动分解第42-46页
        4.2.1. 教师导航设计第42-43页
        4.2.2. 教学内容分解第43-45页
        4.2.3. 实验内容分解第45-46页
    4.3. 教师主要界面介绍第46-57页
        4.3.1. 教师首页第47页
        4.3.2. 教师添加教学资源第47-50页
        4.3.3. 教师教学安排第50-54页
        4.3.4. 教师教学监控第54-56页
        4.3.5. 教师教学结果第56-57页
    4.4. 学生活动分解第57-59页
        4.4.1. 学生导航设计第57-58页
        4.4.2. 学习内容分解第58-59页
    4.5. 学生主要界面介绍第59-64页
        4.5.1. 学生首页第59页
        4.5.2. 学生学习课程导读第59-60页
        4.5.3. 学生学习实验案例第60-64页
        4.5.4. 学生完成理论测试第64页
        4.5.5. 学生完成调查问卷第64页
    4.6.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五章 教师流程与学生流程的人机交互效果评估第66-75页
    5.1. 教师流程评估第66-70页
        5.1.1. 教师实验设计第66-67页
        5.1.2. 教师实验评估结果第67-70页
    5.2. 学生流程评估第70-73页
        5.2.1. 学生实验设计第70-71页
        5.2.2 学生实验评估结果第71-73页
    5.3. 评估结果分析第73-74页
    5.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6.1. 主要工作和研究结论第75-76页
    6.2. 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及参与科研项目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跨层机制的无线传感网路由协议研究
下一篇:Web2.0下在线评论感知有用性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