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5 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5.1 校园招聘 | 第12-14页 |
1.5.2 招聘有效性 | 第14-15页 |
1.5.3 校园招聘有效性 | 第15-16页 |
1.5.4 中小企业校园招聘有效性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中小企业校园招聘有效性影响因素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 第17-45页 |
2.1 相关概念概述 | 第17-28页 |
2.1.1 校园招聘 | 第17-22页 |
2.1.2 中小企业 | 第22-25页 |
2.1.3 招聘有效性 | 第25-28页 |
2.1.4 招聘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 第28页 |
2.2 影响中小企业校园招聘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 第28-36页 |
2.2.1 企业因素 | 第28-33页 |
2.2.2 毕业生因素 | 第33-34页 |
2.2.3 高校因素 | 第34页 |
2.2.4 社会因素 | 第34-36页 |
2.3 主要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6-40页 |
2.3.1 各要素指标细化设计 | 第36-37页 |
2.3.2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37-38页 |
2.3.3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立 | 第38-40页 |
2.4 理论分析 | 第40-45页 |
2.4.1 职业兴趣理论 | 第40-42页 |
2.4.2 岗位胜任模型 | 第42-43页 |
2.4.3 因素分析法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广西中小企业校园招聘有效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5-51页 |
3.1 广西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 第45页 |
3.2 广西中小企业校园招聘概况 | 第45-46页 |
3.3 广西中小企业校园招聘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 第46-47页 |
3.3.1 录用毕业生员工能力不足 | 第46页 |
3.3.2 招聘成本过大 | 第46-47页 |
3.3.3 毕业生员流失率过高 | 第47页 |
3.4 导致广西中小企业校园招聘低效的主要原因 | 第47-51页 |
3.4.1 招聘前规划和准备不足 | 第48页 |
3.4.2 招聘中策略和测评欠妥 | 第48-49页 |
3.4.3 招聘后培养和关心不够 | 第49页 |
3.4.4 其他方面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广西中小企业校园招聘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 第51-63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51-52页 |
4.2 问卷设计和资料收集 | 第52-53页 |
4.2.1 问卷的设计及指标来源 | 第52页 |
4.2.2 调查对象的选取 | 第52-53页 |
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53-59页 |
4.3.1 效度分析 | 第53页 |
4.3.2 信度分析 | 第53-54页 |
4.3.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4-56页 |
4.3.4 因子分析结果 | 第56-57页 |
4.3.5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 第57-59页 |
4.4 研究假设的检验与总结 | 第59-63页 |
第五章 提升广西中小企业校园招聘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 第63-67页 |
5.1 中小企业要建立系统的招聘体系 | 第63-64页 |
5.1.1 进行合理的招聘规划 | 第63页 |
5.1.2 选择合适的招聘队伍 | 第63页 |
5.1.3 运用科学的测评工具 | 第63-64页 |
5.1.4 制定有效的评估制度 | 第64页 |
5.2 毕业生要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 第64-65页 |
5.2.1 加强各种能力培养 | 第64页 |
5.2.2 降低就业心理期望 | 第64-65页 |
5.2.3 做好求职各种准备 | 第65页 |
5.3 高校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强化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 | 第65-66页 |
5.3.1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 第65页 |
5.3.2 强化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 | 第65-66页 |
5.4 社会要形成诚信风气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66-67页 |
5.4.1 雇用双方信息真实性 | 第66页 |
5.4.2 完善人才市场法律法规 | 第66-67页 |
结束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