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转向系统论文

汽车EPS鲁棒控制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7页
1 绪论第7-15页
   ·引言第7-8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第8-9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布置方案第9-10页
   ·EPS 的操纵性能要求第10-11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研究内容第13-15页
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建模及助力曲线设计第15-33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建模第15-17页
   ·EPS 传递特性第17-19页
   ·EPS 助力特性曲线第19-20页
   ·理想转向手力与车速和侧向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第20-22页
   ·电机助力力矩与理想手力矩之间的关系第22页
   ·转向轴当量阻力矩第22-25页
     ·线性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第23页
     ·回正力矩产生的阻力矩第23-24页
     ·干摩擦产生的阻力矩第24-25页
     ·转向系统的粘性阻力矩第25页
     ·重力回正力矩第25页
   ·直线型助力曲线的参数确定第25-31页
   ·本章小结第31-33页
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稳定性分析第33-45页
   ·EPS 根轨迹分析第33-34页
   ·转向盘转角输入下EPS 的稳定性分析第34-39页
     ·转向盘转角输入下小齿轮位移响应的稳定性分析第34-37页
     ·转向盘转角输入下助力转矩响应的稳定性分析第37-39页
   ·转向盘转矩输入下EPS 的稳定性分析第39-40页
   ·路面冲击作用下EPS 的稳定性分析第40-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4 基于 H∞回路成形理论的 EPS 鲁棒控制研究第45-73页
   ·H∞鲁棒控制的基本概念第45-48页
   ·H∞回路成形第48-55页
   ·1 H∞回路成形的基本思想第48页
     ·标准的反馈控制系统第48-50页
     ·RH∞上的互质分解第50-51页
     ·互质因式摄动系统的鲁棒镇定第51页
     ·H∞回路成形的设计程序第51-53页
     ·H∞回路成形的理论依据第53-55页
     ·H∞回路成形加权函数的选择第55页
   ·EPS 的H∞回路成形控制器的设计第55-58页
     ·EPS 的H∞回路成形模型第55页
     ·EPS 回路成形模型原始分析第55-56页
     ·控制器的设计第56-58页
   ·EPS H∞回路成形控制器的仿真第58-71页
   ·本章小结第71-73页
5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总结第73页
   ·后续的工作研究与展望第73-75页
致谢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附录第80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与回正控制研究
下一篇: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