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豆类的简介 | 第9-10页 |
1.2 豆类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豆类的传统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2.2 豆类的光谱研究 | 第10-11页 |
1.2.3 豆类的二维光谱的研究 | 第11页 |
1.2.4 豆类的微量元素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4 论文完成工作 | 第12-14页 |
第2章 FTIR技术和ICP-MS技术简介 | 第14-26页 |
2.1 红外吸收光谱基本知识 | 第14-16页 |
2.1.1 红外光谱的划分 | 第14页 |
2.1.2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 第14-15页 |
2.1.3 红外光谱图的要素 | 第15页 |
2.1.4 分子振动 | 第15-16页 |
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16-21页 |
2.2.1 傅里叶变换光谱的基本知识 | 第16-17页 |
2.2.2 FTIR光谱仪各波段测量、应用范围 | 第17-18页 |
2.2.3 样品制备和要求 | 第18页 |
2.2.4 红外光谱数据处理技术 | 第18-21页 |
2.2.5 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 | 第21页 |
2.3 二维相关光谱 | 第21-23页 |
2.4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 | 第23-26页 |
2.4.1 ICP-MS基本原理和仪器基本构造 | 第23-24页 |
2.4.2 ICP-MS的测定方法 | 第24-25页 |
2.4.3 ICP-MS的干扰和消除 | 第25-26页 |
第3章 本文用到的统计分析方法介绍 | 第26-33页 |
3.1 相关分析 | 第26-27页 |
3.2 主成分分析 | 第27-28页 |
3.3 系统聚类分析 | 第28-30页 |
3.4 曲线拟合 | 第30-33页 |
第4章 红外光谱结合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品种的菜豆 | 第33-39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33页 |
4.1.1 仪器设备和参数设置 | 第33页 |
4.1.2 样品制备和光谱数据预处理 | 第33页 |
4.2 6 种菜豆的光谱特征 | 第33-37页 |
4.2.1 6 种菜豆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特征 | 第33-34页 |
4.2.2 6 种菜豆的的二阶导数光谱特征 | 第34-35页 |
4.2.3 6 种菜豆的相关分析 | 第35-36页 |
4.2.4 6 种菜豆的主成份分析 | 第36页 |
4.2.5 6 种菜豆的聚类分析 | 第36-3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5章 基于曲线拟合的豆类的红外光谱研究 | 第39-44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39页 |
5.1.1 仪器设备和参数设置 | 第39页 |
5.1.2 样品制备和光谱数据预处理 | 第39页 |
5.2 6 种豆的光谱特征 | 第39-43页 |
5.2.1 6 种豆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9-40页 |
5.2.2 6 种豆的的二阶导数光谱差异 | 第40-41页 |
5.2.3 6 种豆的曲线拟合 | 第41-4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6章 8 种豆类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 | 第44-52页 |
6.1 实验部分 | 第44页 |
6.1.1 仪器设备和参数设置 | 第44页 |
6.1.2 样品制备和光谱数据预处理 | 第44页 |
6.2 8 种豆的光谱特征 | 第44-51页 |
6.2.1 豆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特征 | 第44-45页 |
6.2.2 豆的二阶导数光谱特征 | 第45-46页 |
6.2.3 豆类的二维红外光谱分析 | 第46-51页 |
6.2.3.1 8 种豆在 860~1250cm~(-1)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 第46-48页 |
6.2.3.2 8 种豆在 860~1250cm~(-1)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 第48-5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7章 不同品种豆类的元素含量测定 | 第52-58页 |
7.1 实验部分 | 第52页 |
7.1.1 仪器设备和参数设置 | 第52页 |
7.1.2 样品制备和光谱数据预处理 | 第52页 |
7.2 不同品种豆类的矿质元素分析 | 第52-57页 |
7.2.1 不同品种豆类的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 第52-55页 |
7.2.2 分析不同属的豆类中的矿质元素含量 | 第55-57页 |
7.3 不同属的豆类的矿质元素相关性分析 | 第57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8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8-60页 |
8.1 全文总结 | 第58-59页 |
8.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