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传统文言文教学陷入困境 | 第10-11页 |
1.1.2 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呼唤 | 第11-12页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18页 |
1.2.1 文言文有效教学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 第12页 |
1.2.2 文言文有效教学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 第12-14页 |
1.2.3 文言文有效教学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 | 第14-16页 |
1.2.4 文言文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 第16-18页 |
第2章 文言文有效教学之文本解读 | 第18-34页 |
2.1 《记承天寺夜游》解读综述 | 第18-20页 |
2.2 文言文文本有效解读存在的问题 | 第20-27页 |
2.2.1 游离文本 | 第20-23页 |
2.2.2 限制文本 | 第23-25页 |
2.2.3 简化文本 | 第25-27页 |
2.3 文言文文本有效解读的对策 | 第27-34页 |
2.3.1 关注文本形式 | 第28-32页 |
2.3.2 关注文本内容 | 第32-34页 |
第3章 文言文有效教学之教学目标 | 第34-38页 |
3.1 目前文言文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3.1.1 定义不清 | 第34页 |
3.1.2 目标空泛 | 第34-35页 |
3.1.3 语言模糊 | 第35页 |
3.1.4 主体混乱 | 第35-36页 |
3.2 文言文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 第36-38页 |
3.2.1 课程目标 | 第36页 |
3.2.2 教学内容 | 第36页 |
3.2.3 学情 | 第36-37页 |
3.2.4 社会要求 | 第37-38页 |
第4章 文言文有效教学之教学策略 | 第38-43页 |
4.1 加强诵读 | 第38-41页 |
4.2 重视积累 | 第41-42页 |
4.3 善于联系 | 第42-43页 |
第5章 文言文有效教学中的其他问题 | 第43-47页 |
5.1 有效的课堂导入 | 第43-44页 |
5.2 有效教学环节 | 第44-45页 |
5.3 有效的提问和反馈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