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关怀型课堂建构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CJ小学为例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导论 | 第8-24页 |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8-12页 |
| (二)核心概念 | 第12-15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 (四)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 (五)研究设计 | 第20-24页 |
| 一、本研究的理论分析 | 第24-35页 |
| (一)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关怀教育理论 | 第24-28页 |
| (二)留守儿童关怀型课堂的构成要素 | 第28-35页 |
| 二、CJ小学课堂关怀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35-68页 |
| (一)调查的设计 | 第35页 |
| (二)调查的实施 | 第35-36页 |
| (三)调查的结果 | 第36-63页 |
| (四)结论与分析 | 第63-68页 |
| 三、留守儿童关怀型课堂建构的原则与目标 | 第68-71页 |
| (一)留守儿童关怀型课堂建构的原则 | 第68-70页 |
| (二)留守儿童关怀型课堂建构的目标 | 第70-71页 |
| 四、留守儿童关怀型课堂建构的内容 | 第71-75页 |
| (一)留守儿童关怀型课堂物理内容建构 | 第71-72页 |
| (二)留守儿童关怀型课堂人文内容建构 | 第72-74页 |
| (三)微观课堂模型设计 | 第74-75页 |
| 五、留守儿童关怀型课堂建构的保障措施 | 第75-79页 |
| (一)制定留守儿童课堂关爱政策 | 第75-76页 |
| (二)完善农村关怀型课堂培训体系 | 第76页 |
| (三)加强地方学校校本课堂关怀建设 | 第76-77页 |
| (四)建构留守儿童关怀型课堂评价机制 | 第77-78页 |
| (五)宏观制度模型设计 | 第78-79页 |
| 六、研究反思 | 第79-80页 |
| (一) 本研究的过程与结论 | 第79页 |
| (二)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79页 |
| (三) 本研究的改进与展望 | 第79-80页 |
| 结束语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 附录 | 第84-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