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论文--壮语论文

类型学视野下广西壮语方言和汉语方言分类词接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6页
    1.1 有关分类词的基础理论第9-11页
    1.2 壮语和汉语方言(平话、白话、客家)分类词研究现状第11-18页
        1.2.1 壮语分类词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2 广西汉语方言(平话、白话、客家话)分类词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 壮语方言和汉语方言分类词接触研究意义第18页
    1.4 本文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8-23页
        1.4.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2 创新点第19-23页
    1.5 材料来源第23-24页
    1.6 本文术语界定第24页
    1.7 平话系属的界定第24-25页
    1.8 用字符号说明第25-26页
第二章 广西壮语方言和汉语方言分类词的语义系统第26-66页
    2.1 广西壮语方言分类词的语义系统第26-39页
        2.1.1 壮语方言点分类词的语义系统第27-30页
        2.1.2 壮语方言分类词语义系统的类型学特点第30-39页
    2.2 广西汉语方言(平话、白话、客家话)分类词的语义系统第39-52页
        2.2.1 汉语方言点分类词的语义系统第39-44页
        2.2.2 汉语方言分类词语义系统的类型学特点第44-52页
    2.3 壮语方言和汉语方言分类词语义系统的类型学特点对比第52-57页
        2.3.1 壮语方言有而汉语方言没有的语义第52-53页
        2.3.2 壮语方言和汉语方言都有的语义第53-57页
    2.4 广西壮语方言和汉语方言分类词语义系统的接触分析第57-66页
        2.4.1 汉语方言由于与壮语方言接触导致的语义变异第57-63页
        2.4.2 壮语方言由于与汉语方言接触导致的语义变异第63-66页
第三章 广西壮语方言和汉语方言分类词的句法功能第66-139页
    3.1 广西壮语方言分类词的句法功能第66-96页
        3.1.1 东兰第66-74页
        3.1.2 贵港第74-80页
        3.1.3 田阳第80-87页
        3.1.4 崇左第87-93页
        3.1.5 壮语分类词的句法功能小结第93-96页
    3.2 广西汉语方言分类词的句法功能第96-122页
        3.2.1 平话分类词的句法功能第96-104页
        3.2.2 白话分类词的句法功能第104-113页
        3.2.3 客家话分类词的句法功能第113-121页
        3.2.4 广西汉语方言分类词的句法功能小结第121-122页
    3.3 壮语方言和汉语方言分类词句法功能的对比研究第122-132页
        3.3.1 壮语方言有汉语方言没有的句法功能第122-123页
        3.3.2 壮语方言和汉语方言都有的句法功能第123-132页
    3.4 广西壮语方言和汉语方言分类词句法功能的接触分析第132-139页
        3.4.1 壮语方言由于与汉语方言接触导致的句法功能变异第132-136页
        3.4.2 汉语方言由于与壮语方言接触导致的句法功能变异第136-139页
第四章 结语第139-142页
    4.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第139-140页
        4.1.1 语义方面第139-140页
        4.1.2 句法功能方面第140页
    4.2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今后方向第140-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48页
附录第148-158页
致谢第158-1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P公司OEM企业生产流程成本改进研究--基于作业成本法
下一篇:葫芦形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监测与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