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各项工程与工种论文--基础工程论文

葫芦形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监测与数值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地下连续墙概论第11-14页
        1.2.1 地下连续墙的特点第11-12页
        1.2.2 地下连续墙的发展过程第12-14页
    1.3 地下连续墙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1 地下连续墙的理论计算第14-16页
        1.3.2 施工技术与技术展望第16-17页
    1.4 地下连续墙监测研究现状第17-18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8-20页
        1.5.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5.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地下连续墙计算理论第20-29页
    2.1 经典计算方法第20-21页
    2.2 平面竖向弹性地基梁法第21-23页
    2.3 考虑“拱效应”的竖向弹性地基梁法第23-25页
    2.4 三维弹性地基板法第25-26页
    2.5 连续介质有限元法第26-28页
    2.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数值模拟分析第29-64页
    3.1 模拟软件MIDAS/GTS介绍第29-30页
        3.1.1 MIDAS/GTS简介第29页
        3.1.2 MIDAS/GTS的特点第29-30页
        3.1.3 MIDAS/GTS的分析流程第30页
    3.2 本构模型简介第30-32页
        3.2.1 线弹性弹性模型第31页
        3.2.2 摩尔-库伦模型第31-32页
    3.3 工程概况第32-38页
        3.3.1 总体设计第32-33页
        3.3.2 工程地质第33-36页
        3.3.3 水文地质条件第36-38页
        3.3.4 主要材料第38页
    3.4 模型的建立第38-44页
        3.4.1 计算参数的选取第38-40页
        3.4.2 模型尺寸第40-41页
        3.4.3 荷载与边界条件第41页
        3.4.4 计算工况第41-44页
    3.5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第44-62页
        3.5.1 地下连续墙的应力分析结果第44-52页
        3.5.2 地下连续墙的位移分析结果第52-56页
        3.5.3 内衬应力分析结果第56-58页
        3.5.4 外围土体沉降分析结果第58-62页
    3.6 模拟结果总结分析第62-63页
    3.7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变形监测与分析第64-82页
    4.1 监测目的及依据第64页
        4.1.1 监测目的第64页
        4.1.2 监测依据第64页
    4.2 施工监测内容第64-72页
        4.2.1 监测布点原则第64-65页
        4.2.2 帽梁沉降、位移监测第65-67页
        4.2.3 地下连续墙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第67-68页
        4.2.4 地下连续墙应力监测第68-69页
        4.2.5 锚碇内衬环向应力监测第69-70页
        4.2.6 地下连续墙外水位监测第70-71页
        4.2.7 外围土体沉降监测第71-72页
    4.3 监测结果与分析第72-80页
        4.3.1 帽梁沉降第72-73页
        4.3.2 帽梁水平位移第73-74页
        4.3.3 地下连续墙应力第74-76页
        4.3.4 内衬应力第76-77页
        4.3.5 地下连续墙深层水平位移第77-79页
        4.3.6 外围土体沉降第79-80页
        4.3.7 外围地下水位第80页
    4.4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五章 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第82-88页
    5.1 地下连续墙应力结果对比第82-85页
    5.2 地下连续墙位移结果对比第85-86页
    5.3 地下连续墙沉降结果对比第86-87页
    5.4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6.1 结论第88页
    6.2 建议与展望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类型学视野下广西壮语方言和汉语方言分类词接触研究
下一篇:壮汉接触视野下壮语不定代形式的类型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