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问题提出 | 第13-17页 |
1.1 选题的来源 | 第13-14页 |
1.1.1 实践来源 | 第13页 |
1.1.2 实证来源 | 第13-14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4-17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17-29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2.1.1 正念 | 第17-18页 |
2.1.2 学习注意稳定性 | 第18-19页 |
2.1.3 学习自控力 | 第19页 |
2.2 研究现状 | 第19-29页 |
2.2.1 正念的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2.2.2 学习注意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 第21-24页 |
2.2.3 学习自控力的相关研究 | 第24-26页 |
2.2.4 正念与学习注意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 第26-27页 |
2.2.5 正念与学习自控力的关系研究 | 第27-28页 |
2.2.6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高中生学习注意稳定性问卷的修订 | 第29-39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3.2.1 对象选取 | 第29-30页 |
3.2.2 研究工具 | 第30页 |
3.2.3 研究过程 | 第30页 |
3.3 研究结果 | 第30-37页 |
3.3.1 高中生学习注意稳定性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30-33页 |
3.3.2 高中生学习注意稳定性问卷的鉴别度分析、项目分析、信效度分析 | 第33-37页 |
3.4 讨论 | 第37-38页 |
3.4.1 修订高中生学习注意稳定性的过程和意义分析 | 第37页 |
3.4.2 高中生学习注意稳定性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第37-38页 |
3.5 研究结论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高中生正念与学习注意稳定性、学习自控力的关系研究 | 第39-57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39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39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39-41页 |
4.3.1 研究对象 | 第39-40页 |
4.3.2 研究工具 | 第40-41页 |
4.3.3 研究程序 | 第41页 |
4.3.4 数据处理 | 第41页 |
4.4 研究结果 | 第41-49页 |
4.4.1 高中生学习注意稳定性的现状与差异检验 | 第41-43页 |
4.4.2 高中生学习自控力的特点 | 第43-45页 |
4.4.3 高中生正念与学习注意稳定性、学习自控力的相关分析 | 第45-49页 |
4.5 讨论 | 第49-54页 |
4.5.1 高中生学习注意稳定性的现状及差异分析 | 第49-51页 |
4.5.2 高中生学习自控力的现状分析 | 第51-52页 |
4.5.3 高中生正念与学习注意稳定性关系的原因分析 | 第52-53页 |
4.5.4 高中生正念与学习自控力关系的原因分析 | 第53-54页 |
4.5.5 高中生学习注意稳定性与学习自控力相关的原因分析 | 第54页 |
4.6 研究结论 | 第54-57页 |
4.6.1 高中生学习注意稳定性现状的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4.6.2 高中生学习自控力现状的研究结论 | 第55页 |
4.6.3 高中生正念与学习注意稳定性、学习自控力关系研究的结论 | 第55-57页 |
第五章 正念训练对高中生学习注意稳定性、学习自控力的干预研究 | 第57-67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57页 |
5.2 研究假设 | 第57页 |
5.3 研究方法 | 第57-59页 |
5.3.1 研究对象 | 第57页 |
5.3.2 研究工具 | 第57页 |
5.3.3 研究过程 | 第57-59页 |
5.3.4 数据处理 | 第59页 |
5.4 研究结果 | 第59-63页 |
5.4.1 高中生学习注意稳定性的干预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5.4.2 高中生学习自控力的干预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5.5 讨论 | 第63-66页 |
5.5.1 干预组学习注意稳定性的变化 | 第63-64页 |
5.5.2 干预组学习自控力的变化 | 第64-65页 |
5.5.3 本研究的不足 | 第65-66页 |
5.6 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总讨论 | 第67-69页 |
第七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9-71页 |
第八章 总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附录 | 第78-88页 |
附录一:人口学变量 | 第78-79页 |
附录二:中学生学习自控力问卷 | 第79-81页 |
附录三:五因素正念问卷 | 第81-83页 |
附录四:学习注意稳定性问卷 | 第83-84页 |
附录五:干预后访谈记录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