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1.4.2 问卷调查法 | 第16-17页 |
1.4.3 访谈法 | 第17页 |
1.5 可能的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2章 绩效管理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2.1 绩效管理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1.1 绩效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绩效管理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3 绩效管理的要素 | 第19页 |
2.1.4 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 | 第19-21页 |
2.2 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 | 第21-24页 |
2.2.1 目标管理理论(MBO) | 第21-22页 |
2.2.2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 第22页 |
2.2.3 平衡计分卡(BSC) | 第22-23页 |
2.2.4 360 绩效考核法 | 第23-24页 |
第3章 TT食品公司人力资源与绩效管理现状 | 第24-30页 |
3.1 TT食品公司概况 | 第24-26页 |
3.1.1 公司规模 | 第24页 |
3.1.2 公司经营特征 | 第24-25页 |
3.1.3 TT食品公司的组织架构 | 第25-26页 |
3.2 TT食品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 第26-28页 |
3.2.1 公司岗位设置 | 第26-27页 |
3.2.2 公司员工年龄分布 | 第27页 |
3.2.3 公司员工学历分布 | 第27-28页 |
3.3 TT食品公司绩效管理现状 | 第28-30页 |
3.3.1 负责绩效管理的机构 | 第28-29页 |
3.3.2 绩效管理的重点内容 | 第29页 |
3.3.3 绩效结果应用情况 | 第29-30页 |
第4章 TT食品公司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30-41页 |
4.1 TT食品公司绩效管理的社会调查 | 第30-31页 |
4.1.1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第30页 |
4.1.2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第30-31页 |
4.2 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1-38页 |
4.2.1 绩效管理覆盖面小,仅应用于个别部门 | 第31-33页 |
4.2.2 绩效指标缺少层次,只设置个人指标 | 第33页 |
4.2.3 绩效指标维度单一,只注重业务类指标 | 第33-35页 |
4.2.4 未进行绩效辅导和反馈,绩效管理环节缺失 | 第35-36页 |
4.2.5 绩效应用不充分,激励效果有限 | 第36-38页 |
4.3 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1页 |
4.3.1 公司领导层不重视 | 第38-39页 |
4.3.2 管理组织不健全 | 第39页 |
4.3.3 缺少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和手段 | 第39-41页 |
第5章 TT食品公司绩效管理优化方案 | 第41-60页 |
5.1 优化方案的设计原则和思路 | 第41-43页 |
5.1.1 设计原则 | 第41-42页 |
5.1.2 设计思路 | 第42-43页 |
5.2 优化绩效指标 | 第43-52页 |
5.2.1 增加公司层级KPI指标 | 第44-47页 |
5.2.2 增加部门层级KPI指标 | 第47-49页 |
5.2.3 优化个人KPI指标 | 第49-51页 |
5.2.4 绩效指标的权重设计 | 第51-52页 |
5.3 优化绩效管理实施过程 | 第52-55页 |
5.3.1 建立绩效面谈制度 | 第53-54页 |
5.3.2 定期召开绩效考评会议 | 第54页 |
5.3.3 建立绩效申诉制度 | 第54-55页 |
5.4 丰富绩效应用,促进发挥激励作用 | 第55-57页 |
5.4.1 优化“薪”的应用 | 第55-56页 |
5.4.2 丰富“酬”的应用 | 第56-57页 |
5.5 绩效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 第57-60页 |
5.5.1 公司领导层面支持 | 第57页 |
5.5.2 加强宣传引领,营造良好氛围 | 第57-58页 |
5.5.3 设置人力资源部,提供组织保障 | 第58页 |
5.5.4 持续进行绩效管理 | 第58-60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0-6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6.2 展望与不足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65-70页 |
附录B 访谈提纲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