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2.1 品牌理论 | 第14-15页 |
2.1.1 品牌概念、组成要素及特征 | 第14页 |
2.1.2 品牌对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价值 | 第14-15页 |
2.2 STP营销理论 | 第15-16页 |
2.3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2.3.1 客户中心论 | 第16页 |
2.3.2 客户价值理论 | 第16-17页 |
2.4 4C市场营销理论 | 第17-18页 |
2.4.1 4C营销理论要素 | 第17页 |
2.4.2 4C营销理论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部署的启示 | 第17-18页 |
2.5 金融创新理论 | 第18-20页 |
第三章 A农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 | 第20-30页 |
3.1 A农行基本情况概述 | 第20-21页 |
3.1.1 A农行组织结构 | 第20-21页 |
3.1.2 A农行发展现状 | 第21页 |
3.2 A农行零售业务营销现状 | 第21-26页 |
3.2.1 A农行零售业务产品及服务 | 第21-25页 |
3.2.2 A农行零售业务销售渠道 | 第25页 |
3.2.3 A农行零售业务促销方式 | 第25-26页 |
3.3 A农行零售业务营销业绩 | 第26-27页 |
3.4 A农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3.4.1 经营理念落后 | 第28页 |
3.4.2 各营销渠道协同配合不够 | 第28页 |
3.4.3 产品服务创新不足 | 第28-30页 |
第四章 A农行零售业务营销SWOT分析 | 第30-36页 |
4.1 S——优势分析 | 第30-32页 |
4.1.1 良好的企业形象 | 第30-31页 |
4.1.2 网点和人员众多 | 第31页 |
4.1.3 客户资源较丰富 | 第31-32页 |
4.2 W——劣势分析 | 第32-33页 |
4.2.1 优秀人才流失严重 | 第32页 |
4.2.2 网点布局和功能定位不科学 | 第32-33页 |
4.3 O——机会分析 | 第33-34页 |
4.3.1 银行零售产品和服务多样化需求旺盛 | 第33页 |
4.3.2 金融环境深刻变革 | 第33-34页 |
4.4 T——威胁分析 | 第34-35页 |
4.4.1 宏观经济增长趋缓,市场不确定性增强 | 第34-35页 |
4.4.2 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 第35页 |
4.5 A农行零售业务营销SWOT分析结果 | 第35-36页 |
第五章 A农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优化方案 | 第36-44页 |
5.1 基于STP战略的目标市场选择 | 第36页 |
5.2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黏性 | 第36-38页 |
5.2.1 开展客户普查,夯实客户精细化管理基础 | 第36-37页 |
5.2.2 细分客户群体,实行差异化服务 | 第37页 |
5.2.3 加强客户沟通,实行动态跟踪服务 | 第37-38页 |
5.3 创新产品服务,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 第38-39页 |
5.3.1 加快产品优化,引领市场主流 | 第38-39页 |
5.3.2 适应竞争,制定符合客户消费习惯的价格 | 第39页 |
5.4 加强渠道整合,增强协同服务能力 | 第39-41页 |
5.4.1 优化传统物理网点 | 第39-40页 |
5.4.2 强化电子渠道分销功能 | 第40-41页 |
5.4.3 加大自助渠道建设投入力度 | 第41页 |
5.5 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 | 第41-42页 |
5.6 加强品牌管理,打造零售银行知名品牌 | 第42-44页 |
第六章 A农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的支持保障措施 | 第44-50页 |
6.1 树立全新营销意识 | 第44页 |
6.2 建立部门协调机制 | 第44-45页 |
6.2.1 明确部门职能角色 | 第44-45页 |
6.2.2 建立协调沟通平台 | 第45页 |
6.3 加强人力资源保障 | 第45-46页 |
6.3.1 不断强化业务培训 | 第45-46页 |
6.3.2 构建合理的优秀人才晋升通道 | 第46页 |
6.4 建立完善的激励体系 | 第46-47页 |
6.4.1 物质激励 | 第47页 |
6.4.2 精神激励 | 第47页 |
6.5 强化科技支撑 | 第47-48页 |
6.5.1 优化系统功能 | 第48页 |
6.5.2 加强大数据应用 | 第48页 |
6.6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 第48-50页 |
6.6.1 预防内部操作风险 | 第49页 |
6.6.2 降低信用风险 | 第49-5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