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词表 | 第9-13页 |
1 前言 | 第13-24页 |
1.1 农药残留问题 | 第13-17页 |
1.1.1 农药残留的种类及现状 | 第13-14页 |
1.1.2 农药残留的来源及危害 | 第14-15页 |
1.1.3 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 第15-17页 |
1.2 植物酯酶抑制法快速检测农药残留的研究 | 第17-22页 |
1.2.1 植物酯酶抑制法快速检测农药残留的原理 | 第17-19页 |
1.2.2 植物酯酶酶源筛选 | 第19-20页 |
1.2.3 酶抑制法快速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 | 第20-22页 |
1.3 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3.1 立题意义 | 第22-2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4页 |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24页 |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4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24页 |
2.2 试剂的配制 | 第24-25页 |
2.2.1 显色液的配制 | 第24页 |
2.2.2 a-乙酸萘酚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4-25页 |
2.2.3 农药标准液的配制 | 第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33页 |
2.3.1 麦麸酯酶制备及纯化方法 | 第25-26页 |
2.3.2 蛋白质测定方法 | 第26页 |
2.3.3 麦麸酯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2.3.4 麦麸酯酶抑制率的测定 | 第27页 |
2.3.5 酶抑制法检测体系的优化 | 第27页 |
2.3.6 麦麸酯酶对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敏感性的研究 | 第27-28页 |
2.3.7 农药抑制麦麸酯酶动力学常数(K_i、K_a、K_2)及IC_(50)的测定 | 第28-30页 |
2.3.8 麦麸酯酶抑制法在果蔬农药残留检测应用中的研究 | 第30-33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33-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65页 |
3.1. 酶抑制法检测农药残留体系的优化 | 第34-36页 |
3.1.1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 | 第34页 |
3.1.2 表面活性剂的增敏效果及最佳浓度的选择 | 第34-35页 |
3.1.3 农药抑制时间对酶活抑制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 麦麸酯酶对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敏感性的研究 | 第36-46页 |
3.2.1 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麦麸酯酶粗酶液的抑制作用 | 第36-40页 |
3.2.2 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纯化后麦麸酯酶的抑制作用 | 第40-44页 |
3.2.3 纯化前后麦麸酯酶对农药敏感性结果比较 | 第44-46页 |
3.3 农药抑制麦酯酶动力学常数及IC_(50)的研究 | 第46-52页 |
3.3.1 农药抑制麦麸酯酶动力学常数的测定结果 | 第46-51页 |
3.3.2 农药抑制麦麸酯酶半抑制浓度(IC_(50))的测定结果 | 第51-52页 |
3.4 麦麸酯酶抑制法在果蔬农药残留检测应用中的研究 | 第52-65页 |
3.4.1 麦麸酯酶抑制法检测体系抗干扰实验 | 第52-53页 |
3.4.2 蔬菜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确定 | 第53-57页 |
3.4.3 辛辣蔬菜中假阳性消除的研究 | 第57-63页 |
3.4.4 抽样检测市售果蔬的农药残留验证方法有效性 | 第63-65页 |
4 讨论 | 第65-70页 |
4.1 检测条件的选择 | 第65页 |
4.1.1 水浴温度及pH的选择 | 第65页 |
4.1.2 农药抑制麦麸酯酶时间的选择 | 第65页 |
4.2 影响植物酯酶对农药敏感性的因素 | 第65-66页 |
4.3 纯化后麦麸酯酶的纯度 | 第66-67页 |
4.4 农药抑制麦麸酯酶动力学常数的测定 | 第67页 |
4.5 蔬菜中农药残留提取方法的选择 | 第67-68页 |
4.6 假阳性消除方法的选择 | 第68页 |
4.7 酶抑制法快速检测农药残留的应用 | 第68-70页 |
5 结论 | 第70-71页 |
5.1 酶抑制法检测体系的最佳条件 | 第70页 |
5.2 麦麸酯酶粗酶液对农药敏感性 | 第70页 |
5.3 纯化后的麦麸酯酶对农药敏感性 | 第70页 |
5.4 农药抑制麦麸酯酶动力学常数的测定 | 第70页 |
5.5 酶抑制法检测农药残留前处理的最佳条件 | 第70页 |
5.6 酶抑制法检测辛辣蔬菜假阳性的消除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