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公益感的调查与干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引言第10-12页
2. 研究综述第12-22页
   ·公益的来源与内涵第12-15页
     ·中国公益的源头第12页
     ·公的演变与内涵第12-13页
     ·益的演变与内涵第13页
     ·中国古代的公益思想第13-14页
     ·中国古代公益活动第14页
     ·中国现代公益的内涵第14-15页
   ·公益情感的内涵第15页
   ·公益感的测量第15-16页
   ·公益感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6-18页
     ·国内有关研究第16-17页
     ·国外有关研究第17-18页
     ·总述第18页
   ·公益感培养的相关研究第18-20页
     ·公益教育第18-19页
     ·公益实践第19-20页
     ·团体辅导第20页
   ·选题的必要性第20-22页
3. 研究构想第22-25页
   ·研究目的第22页
   ·研究方法第22页
   ·研究步骤第22-23页
   ·研究意义第23-25页
     ·理论意义第23页
     ·实践意义第23-25页
4. 大学生公益感问卷的编制第25-35页
   ·大学生公益感预测问卷的编制第25-26页
     ·研究目的第25页
     ·研究方法第25-26页
     ·问卷的呈现方式第26页
   ·大学生公益感预测问卷的分析第26-32页
     ·研究目的第26页
     ·研究方法第26-27页
     ·结果第27-32页
   ·大学生公益感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第32-34页
     ·信度分析第32-33页
     ·结构效度分析第33-34页
   ·讨论第34-35页
   ·结论第35页
5. 大学生公益感影响因素问卷的编制第35-45页
   ·大学生公益感影响因素预测问卷的编制第35-36页
     ·研究目的第35页
     ·研究方法第35-36页
     ·问卷的呈现方式第36页
   ·大学生公益感影响因素预测问卷的分析第36-41页
     ·研究目的第36页
     ·研究方法第36-37页
     ·结果第37-41页
   ·大学生公益感影响因素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第41-43页
     ·信度检验第41-42页
     ·结构效度分析第42-43页
   ·讨论第43页
   ·结论第43-45页
6. 大学生公益感的现状第45-50页
   ·研究目的第45页
   ·研究方法第45页
     ·被试第45页
     ·研究工具第45页
     ·数据处理第45页
   ·结果第45-47页
     ·大学生公益感总体情况第45页
     ·大学生公益感的性别差异第45页
     ·大学生公益感在年级上的差异第45-46页
     ·大学生公益感在是否参加志愿者活动方面的差异第46页
     ·大学生公益感对各因素的回归分析第46-47页
   ·讨论第47-49页
     ·大学生公益感整体水平偏低第47页
     ·女生公益感显著高于男生第47-48页
     ·大四学生比其他三个年级学生公益感水平高第48页
     ·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大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公益感第48页
     ·大学生公益感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是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7. 大学生公益感的干预第50-55页
   ·研究目的第50页
   ·研究方法第50页
   ·干预过程第50-51页
     ·被试第50页
     ·测量工具第50页
     ·干预背景第50-51页
   ·干预程序第51-53页
     ·干预课时安排第51页
     ·前测第51页
     ·干预过程第51-52页
     ·后测第52页
     ·结果第52-53页
   ·讨论第53-54页
     ·干预结果的有效性第53页
     ·干预的有效性第53-54页
   ·结论第54-55页
8.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55-56页
   ·总结论第55页
   ·创新第55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录第5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想忘就能忘?-动机强度及性质对定向遗忘的影响
下一篇:正念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情绪调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