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学习与记忆论文

想忘就能忘?-动机强度及性质对定向遗忘的影响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8-16页
 1 定向遗忘第8-12页
   ·定向遗忘的概念界定第8页
   ·定向遗忘的研究范式及研究方法第8-9页
   ·定向遗忘的认知加工机制第9-10页
   ·定向遗忘的影响因素:以情绪为例第10-12页
 2 动机与记忆第12-16页
   ·动机的概念界定第12-13页
   ·动机强度对记忆的影响第13-14页
   ·动机性质对记忆的影响第14-16页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6-22页
 1 问题提出第16-20页
   ·局限于情绪对定向遗忘的影响,忽视其他影响因素,如动机第16页
   ·局限于动机强度与工作记忆的关系,未涉及对定向遗忘的影响第16-17页
   ·局限于奖励对记忆的影响,很少涉及惩罚作用,亦未与定向遗忘结合第17-18页
   ·局限于影响因素在编码阶段的作用,忽视其在记忆其他阶段的作用第18-20页
 2 研究意义第20-22页
第3章 动机强度影响定向遗忘的实验研究第22-30页
 1 实验目的第22页
 2 实验方法第22-25页
   ·被试第22页
   ·实验设计自变量第22页
   ·实验材料第22-23页
   ·实验程序第23-25页
   ·数据处理第25页
 3 实验结果第25-28页
   ·不同动机强度的正确率第26-27页
   ·不同动机强度的反应时第27-28页
 4 讨论第28-29页
 5 结论第29-30页
第4章 动机性质对定向遗忘影响的ERPs研究第30-59页
 1 实验目的第30页
 2 实验方法第30-35页
   ·被试第30页
   ·实验设计第30页
   ·实验材料第30-31页
   ·实验程序第31-34页
   ·行为数据处理第34页
   ·ERPs记录与数据处理第34-35页
 3 行为数据结果与分析第35-38页
   ·“不奖励”和“不惩罚”基线下的再认正确率和反应时第35-37页
   ·“获得奖励动机”和“避免惩罚动机”下的再认正确率和反应时第37-38页
 4 脑电数据结果第38-52页
   ·基线比较(不奖励vs. 不惩罚)第38-41页
   ·动机效应第41-46页
   ·指示符效应第46-47页
   ·忘记意向第47-48页
   ·DM效应第48-52页
 5 讨论第52-58页
   ·行为数据讨论第52-54页
   ·脑电数据讨论第54-58页
 6 结论第58-59页
第5章 结论第59-62页
 1 结论第59-61页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定向遗忘,“越想忘就越难忘”第59页
   ·定向遗忘是一个主动的认知加工过程第59-60页
   ·来自奖励的动机比来自惩罚的更灵活第60-61页
 2 本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鉴赏判断与道德--康德美学中“美是道德的象征”命题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公益感的调查与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