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理工科院校教师教育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 第10-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 第10-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 ·相关理论 | 第18-19页 |
| ·高校教师教育的概念 | 第18页 |
| ·高校教师教育的种类 | 第18-19页 |
| ·有关高校教师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 ·高校教师成长与发展阶段理论 | 第19-20页 |
| ·教师教育一体化理论 | 第20-21页 |
| ·教师专业化理论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高等理工科院校教师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 第23-30页 |
| ·高等理工科院校教师教育的现状 | 第23-27页 |
| ·学历(位)结构 | 第23-24页 |
| ·职称结构 | 第24-25页 |
| ·年龄结构 | 第25页 |
| ·培训状况 | 第25-26页 |
| ·高水平师资队伍状况 | 第26-27页 |
| ·高等理工科院校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 ·观念落后 | 第27页 |
| ·年龄结构不合理 | 第27-28页 |
| ·培训的方式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 第28页 |
| ·培养模式缺乏多样性 | 第28页 |
| ·教育综合能力欠缺 | 第28-29页 |
| ·实践培训机会少 | 第29页 |
| ·缺乏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4章 高等理工科院校教师教育的对策研究 | 第30-42页 |
|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及革新培训方法 | 第30-31页 |
|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 第30页 |
| ·革新传统的培训方法 | 第30-31页 |
| ·完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以及改善教师年龄结构 | 第31-32页 |
| ·完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 | 第31页 |
| ·改善教师年龄结构 | 第31-32页 |
| ·构建高等理工科院校教师教育模式 | 第32-35页 |
| ·动态的培养模式 | 第32-33页 |
| ·精英型的培养模式 | 第33-34页 |
| ·联合培养模式 | 第34-35页 |
| ·改革高等理工科院校教师教育内容 | 第35-38页 |
| ·教育综合能力的培养 | 第35页 |
| ·创新能力的培养 | 第35-36页 |
| ·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 第36页 |
| ·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 第36-37页 |
| ·工程实践能力以及新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 第37-38页 |
| ·建立健全适合高等理工科院校特点的机制 | 第38-39页 |
| ·激励机制 | 第38页 |
| ·评估机制 | 第38-39页 |
| ·保障机制 | 第39页 |
| ·完善高等理工科院校教师教育制度 | 第39-41页 |
| ·职前职后教育的有效衔接 | 第39-40页 |
| ·按照教师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训制度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