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字书、字典、词典论文--其他字书论文

《玉篇校释》同源字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18页
 (一)《玉篇》与《玉篇校释》第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4页
  1. 《玉篇》及《玉篇校释》研究第10-11页
  2. 同源字研究第11-14页
 (三)相关概念界定第14-15页
  1. 同源字第14页
  2. 源义素第14-15页
 (四)同源字的语音判定依据第15页
 (五)选题意义第15-16页
 (六)研究方法第16-18页
  1. 文献研究法第16-17页
  2. 定量与定性分析法第17页
  3. 比较研究法第17-18页
一、《玉篇校释》同源字概况第18-32页
 (一)《玉篇校释》同源字的数量与分布第18-19页
 (二)《玉篇校释》同源字的表述体例第19-27页
  1. 显性同源字第19-26页
  2. 隐性同源字第26-27页
 (三)《玉篇校释》同源字语音关系类型第27-29页
  1. 音同第27-28页
  2. 音近第28-29页
 (四)《玉篇校释》同源字字形关系类型第29-32页
  1. 同声符的同源字第29-30页
  2. 字形无关的同源字第30-32页
二、《玉篇校释》同源字之验证第32-40页
 (一)同源字语义关系之验证第32-35页
  1. 利用“右文”证明造字理据第32-34页
  2. 类似的同源字系列组际互证第34-35页
 (二)同源字语音关系之验证第35-40页
  1. 声转同源字之验证第35-37页
  2. 韵转同源字之验证第37-38页
  3. 声韵皆转同源字之验证第38-40页
三、《玉篇校释》与段注同源字研究之比较第40-50页
 (一)《玉篇校释》与段注同源字研究的相同之处第40-42页
  1. 同源字表述方面第40-41页
  2. 因声求义,不限形体第41-42页
  3. 利用谐声偏旁系联同源第42页
 (二)《玉篇校释》与段注同源字研究的不同之处第42-44页
  1. 同源字表述体例不同第42-43页
  2. 主要系联方法不同第43页
  3. 所采用的语音系统不同第43-44页
 (三)胡吉宣同源字学术理念认识探察第44-50页
  1. 继承段玉裁的同源字学术理念及方法第44-48页
  2. 敢于突破成说第48-49页
  3. 学术态度严谨第49-50页
四、《玉篇校释》同源字研究的成就与不足第50-53页
 (一)《玉篇校释》同源字研究的成就第50-51页
  1. 探源立论,实践系联第50页
  2. 吸收借鉴,自成系统第50-51页
  3. 引证丰富,特色鲜明第51页
 (二)《玉篇校释》同源字研究的不足第51-53页
  1. 用语内涵不明确第51-52页
  2. 判定依据不足或存在错误第52-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一第57-64页
附录二第64-104页
后记第104-105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5-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篇校释》古今字研究
下一篇:“要是X就好了”与“要是X多好”及其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