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谜语符号系统及其生成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一、引言 | 第12-17页 |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1.本体研究 | 第12-13页 |
2.认知语言学研究 | 第13-14页 |
3.修辞学研究 | 第14页 |
4.语用学研究 | 第14-15页 |
5.研究不足 | 第15页 |
(二 )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研究对象 | 第15页 |
2.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16-17页 |
1.研究方法 | 第16页 |
2.语料来源 | 第16-17页 |
二、汉语谜语符号的语言特点 | 第17-23页 |
(一)汉语“谜语”的定义 | 第17页 |
(二)汉语谜语符号的基本语言特点 | 第17-23页 |
1.简约性 | 第18页 |
2.对话性 | 第18-19页 |
3.间接性 | 第19-20页 |
4.互文性 | 第20页 |
5.隐喻性 | 第20-21页 |
6.符号性 | 第21-23页 |
三、汉语谜语的话语符号结构与系统 | 第23-29页 |
(一)谜语的话语结构 | 第23-25页 |
1.谜面结构 | 第23-24页 |
2.谜底结构 | 第24页 |
3.谜目结构 | 第24-25页 |
(二)谜语的话语符号系统 | 第25-26页 |
1.谜面与谜目的关系 | 第25页 |
2.谜目与谜底的关系 | 第25页 |
3.谜面与谜底的关系 | 第25-26页 |
(三)汉语谜语的社会文化功能 | 第26-29页 |
1.文化承载功能 | 第26页 |
2.民俗展示功能 | 第26-27页 |
3.谜语的诗学功能 | 第27-29页 |
四、汉语谜语符号的映射方式 | 第29-34页 |
(一)语音映射 | 第29页 |
(二)字形映射 | 第29-31页 |
1.汉字部首为谜面 | 第29-30页 |
2.析字型谜语 | 第30页 |
3.合字型谜语 | 第30-31页 |
4.事物关联性谜语 | 第31页 |
(三)语法映射 | 第31页 |
(四)语义映射 | 第31-32页 |
1.谜面词句的同义、近义联想 | 第31-32页 |
2.谜面词句的转义别解联想 | 第32页 |
(五)修辞映射 | 第32-34页 |
五、汉语谜语符号系统的认知机制 | 第34-44页 |
(一)谜语的符号系统的认知基础 | 第34-38页 |
1.谜语话语符号的约定性与任意性 | 第34-35页 |
2.谜语话语符号的结构认知 | 第35-38页 |
(二)谜语符号系统的转换机制 | 第38-40页 |
1.谜语的语内转换 | 第39页 |
2.谜语的符际转换 | 第39-40页 |
(三)谜语的内在关联机制 | 第40-44页 |
1.谜语的组合型关联 | 第40-42页 |
2.谜语的聚合性关联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