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中职生非正式群体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二、文献综述第13-15页
  (一)国外关于非正式群体的研究第13-14页
  (二)国内关于非正式群体的研究第14-15页
 三、概念界定第15-16页
  (一)群体第15页
  (二)正式群体第15页
  (三)非正式群体第15-16页
  (四)中职生正式群体第16页
  (五)中职生非正式群体第16页
 四、研究方法第16-18页
  (一)教育文献法第16页
  (二)访谈调查法第16页
  (三)问卷调查法第16-18页
第二章 中职生非正式群体现状调查第18-28页
 一、非正式群体成员构成第18-19页
 二、非正式群体活动内容第19页
 三、非正式群体的类型第19-21页
  (一)积极型非正式群体第19-20页
  (二)中间型非正式群体第20页
  (三)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第20页
  (四)破坏型非正式群体第20-21页
 四、非正式群体的特点第21-25页
  (一)群体自发性第21页
  (二)纪律观念淡薄第21-22页
  (三)信息沟通畅通第22页
  (四)凝聚力较强第22-23页
  (五)结构相对稳定第23页
  (六)有“核心人物”第23-24页
  (七)具有一定的戒备心理第24页
  (八)缺乏集体荣誉感第24-25页
 五、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第25-28页
  (一)共同的地缘关系第25-26页
  (二)共同的心理需求第26页
  (三)家庭因素的影响第26-27页
  (四)社会复杂环境的影响第27页
  (五)学校方面的原因第27-28页
第三章 中职生非正式群体问题分析第28-33页
 一、影响群体成员的人生观、价值观第28-29页
 二、引发群体性违纪事件第29-30页
 三、形成“去个性化”现象第30-31页
 四、核心人物影响群体成员心理、行为偏离第31页
 五、使班级出现“内耗”现象第31-33页
第四章 中职生非正式群体问题行为的教育引导对策第33-36页
 一、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第33页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33页
  (二)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第33页
 二、强化群体功能,减少班级“内耗”第33-34页
  (一)强化正式群体功能第33-34页
  (二)改造非正式群体目标第34页
 三、做好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工作第34-35页
 四、密切联系家长,形成育人合力第35页
 五、加强法制教育,培养法制观念第35-36页
第五章 结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8页
附录A:中职生非正式群体调查问卷第38-42页
附录B:中职生非正式群体访谈提纲第42-43页
作者简历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职生日常消费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潍坊商业学校为例
下一篇: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