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三、 研究的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考纲对现代文大阅读考查能力的界定 | 第13-15页 |
一、 高考卷设立现代文大阅读的目的 | 第13-14页 |
二、 考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能力界定 | 第14页 |
三、 考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能力界定 | 第14-15页 |
第二章 2007 年到 2014 年山东省高考卷现代文大阅读研究 | 第15-26页 |
一、 2007—2014 年山东卷现代文大阅读选篇规律 | 第15-17页 |
二、 2007—2014 年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题型 | 第17-21页 |
(一) 2007—2014 年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问题设置、分值比例以及考查点 | 第17-20页 |
(二) 山东卷高考试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考题型 | 第20-21页 |
三、 2007—2014 年山东卷实用类文本题型 | 第21-26页 |
第三章 高中现代文大阅读“教”与 “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一、 阅读能力的培养与高考测试目标相脱节 | 第26页 |
二、 忽视对学生阅读意识、阅读习惯的培养 | 第26-27页 |
三、 学生阅读视野不够开阔 | 第27-28页 |
第四章 高中现代文大阅读学习策略研究 | 第28-41页 |
一、 加强阅读,培养能力 | 第28-30页 |
(一)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 第28-29页 |
(二) 加强朗读、背诵 | 第29页 |
(三) 紧跟阅读方法指导和监督 | 第29-30页 |
(四) 确立三维的教学目标,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 第30页 |
(五) 强化教师阅读能力 | 第30页 |
二、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 第30-31页 |
(一) 关注标题 | 第30页 |
(二) 概括段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 第30页 |
(三) 关注注释和写作时间 | 第30-31页 |
三、 重视基础知识和阅读技巧,为深化阅读奠定基础 | 第31页 |
四、 强化经典阅读 | 第31页 |
(一) 强化文学经典阅读 | 第31页 |
(二) 强化实用文体经典阅读 | 第31页 |
五、 巧用课内和课外文本,加强能力培养 | 第31-36页 |
(一) 走出重视“文言文”,轻视“现代文”的误区 | 第31-32页 |
(二) 注重理解能力培养 | 第32页 |
(三) 注重分析综合能力培养 | 第32-33页 |
(四) 注重鉴赏评价能力的培养 | 第33-35页 |
(五) 注重探究能力培养 | 第35-36页 |
六、 把握题型,掌握技巧 | 第36-38页 |
七、 加强训练,提升能力 | 第38-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