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体中的称谓语研究--以《中国青年报》为例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汉语称谓语研究的现状 | 第8-12页 |
| ·称谓语的界定 | 第8-10页 |
| ·汉语称谓语研究特点 | 第10-12页 |
| ·研究局限 | 第12页 |
|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单纯称谓语 | 第14-27页 |
| ·姓名类称谓语 | 第14-17页 |
| ·姓名全称 | 第14-15页 |
| ·单纯称姓 | 第15-16页 |
| ·单纯称名 | 第16页 |
| ·姓名加前缀、后缀 | 第16-17页 |
| ·代词类称谓语 | 第17-19页 |
| ·一般代词称谓语 | 第17-18页 |
| ·反身代词称谓语 | 第18页 |
| ·特定主体代词 | 第18-19页 |
| ·一般名词称谓语 | 第19-27页 |
| ·职衔类称谓语 | 第19-22页 |
| ·亲属类称谓语 | 第22-24页 |
| ·社会通用类称谓语 | 第24页 |
| ·特征关系类称谓语 | 第24-27页 |
| 第三章 复合称谓语 | 第27-41页 |
| ·“的”字结构称谓语 | 第27页 |
| ·前加定语称谓语 | 第27-30页 |
| ·定语属于限定性成分 | 第28-29页 |
| ·定语属于描述性成分 | 第29-30页 |
| ·两种基本类型叠加称谓语 | 第30-38页 |
| ·姓名职衔类 | 第30-32页 |
| ·姓名特征类 | 第32-33页 |
| ·姓名通用 | 第33-34页 |
| ·指量特征 | 第34-35页 |
| ·指量职衔 | 第35-36页 |
| ·指量通用 | 第36-37页 |
| ·特征职衔 | 第37页 |
| ·职衔通用 | 第37-38页 |
| ·两种以上称谓语连用 | 第38-41页 |
| ·三种称谓语连用 | 第38-39页 |
| ·四种称谓语连用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称谓语比较分析 | 第41-54页 |
| ·《中国青年报》与日常言语交往中的称谓语比较 | 第41-44页 |
| ·多用前加定语称谓语 | 第41-42页 |
| ·多个称谓语的连用 | 第42-43页 |
| ·几乎没有零称谓语 | 第43页 |
| ·直呼其“名”和在姓或名加前缀或后缀的少 | 第43-44页 |
| ·其他几点不同 | 第44页 |
| ·《中国青年报》十年称谓语变化 | 第44-50页 |
| ·单纯称谓语的变化 | 第45-46页 |
| ·复合称谓语的变化 | 第46-49页 |
| ·领导人称谓语的简化 | 第49-50页 |
| ·《中国青年报》与《文汇报》称谓语比较 | 第50-54页 |
| ·姓名类、姓名职衔类比重不同 | 第51页 |
| ·指代类称谓语比重不同 | 第51-52页 |
| ·通用类称谓语比重不同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54-56页 |
| ·本文主要贡献 | 第54-55页 |
| ·得出《中国青年报》称谓语系统 | 第54页 |
| ·运用历时对比的方法 | 第54-55页 |
| ·本文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附录1:《中国青年报》语料中所有称谓语 | 第58-63页 |
| 附录2:《中国青年报》语料称谓语统计表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