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二、初中科学课程情感目标的理论探讨 | 第13-20页 |
(一) D.R.克拉斯沃尔的目标分类层次理论 | 第13-14页 |
(二) 初中科学课程情感目标的分析 | 第14-20页 |
1、科学课程情感目标的提出 | 第14-15页 |
2、科学课程情感目标的涵义及其理解 | 第15-17页 |
3、科学课程情感目标的具体内容及与克拉斯沃尔情感目标对应的层次 | 第17-18页 |
4、科学课程情感目标和科学探究、知识与技能、STS 之间的关系 | 第18-20页 |
三、初中科学课程情感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20-27页 |
(一) 《科学课程标准》的指导 | 第20-22页 |
(二) 科学教材的支持 | 第22-23页 |
1、“活动”和“实验”是《科学》的重头戏 | 第22页 |
2、“读图”、“思考”与“讨论”是《科学》的点睛之笔 | 第22页 |
3、“科学探究”是贯穿《科学》的一条主线 | 第22-23页 |
(三) 科学课程情感教育实践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第23-27页 |
1、有关学校和部门支持不够 | 第23页 |
2、教师的全面素质有待提高 | 第23-26页 |
3、对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指导不够 | 第26-27页 |
四、有效达成科学课程情感目标的策略及案例 | 第27-42页 |
(一)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科学课程情感目标达成的前提 | 第27-29页 |
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 第27-28页 |
2、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 第28-29页 |
(二)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科学情感目标达成的基础 | 第29-30页 |
1、尊重 | 第29页 |
2、理解 | 第29页 |
3、宽容 | 第29-30页 |
4、赞赏 | 第30页 |
(三) 全方位、全过程渗透是科学课程情感目标达成的途径 | 第30-40页 |
1、课堂教学 | 第30-33页 |
2、科学探究 | 第33-37页 |
3、课外活动 | 第37-39页 |
4、广泛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 | 第39-40页 |
(四)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认同、激励每个学生,是科学课程情感目标达成的保障 | 第40-42页 |
1、学习过程中评价的多元化 | 第40页 |
2、评价主体多元化 | 第40页 |
3、成长记录袋内容多元化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 | 第4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