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互动理论视阈下高校师生有效交往关系的建构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1 绪论第9-20页
   ·选题背景第9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0页
   ·研究现状第10-18页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0-12页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第12-18页
   ·理论基础第18-19页
     ·角色理论的诉求第18页
     ·情感理论的需求第18-19页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9-20页
2 我国师生交往的历史演进梳理第20-24页
   ·我国古代师生交往思想的回顾第20-21页
   ·我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师生交往的畸变第21-22页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师生交往的扭曲第2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师生交往的转变第22-24页
3 我国高校师生交往的现状和透析第24-33页
   ·高校师生交往的现状第24页
   ·高校师生交往现状的透析第24-33页
     ·积极的方面第30-31页
     ·存在的问题第31-33页
4 基于互动理论视阈的高校师生有效交往的理论阐释第33-36页
   ·情感理论在高校师生交往中的启示第33-34页
     ·利用情感能量促进师生交往满意度第33-34页
     ·善用情感控制避免师生的角色冲突第34页
     ·活用情感社会团结机制建构师生朋友式交往第34页
   ·角色理论在师生交往中的启示第34-36页
     ·师生角色自我发展以合理定位角色第34-35页
     ·角色支持增加师生交往动力以提升交往情感第35-36页
5 现代新型有效的高校师生交往关系的实践生成第36-40页
   ·政府继续营造自由平等的氛围第36页
   ·高校打造服务师生的有效交往机制第36-37页
     ·提升管理者情感控制的社会适应性第36-37页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增加师生交往指标第37页
     ·广开师生交流渠道第37页
   ·师生增加角色互认实现情感的社会团结机制第37-40页
     ·满足师生角色期待减少角色差距第37-38页
     ·改善师生交往中的角色定位第38页
     ·强化角色规范认同角色期待第38-39页
     ·发挥社会团结情感机制融洽师生关系第39-40页
附录第40-46页
 关于高校师生交往现状的调查问卷(教师卷)第40-43页
 关于高校师生交往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卷)第43-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五I”理念的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
下一篇:高师院校培养“整合连贯型”教师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