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劳动关系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7-26页 |
·劳动关系相关概念 | 第17-20页 |
·劳动关系 | 第17-18页 |
·社会主义劳动关系 | 第18-19页 |
·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 | 第19-20页 |
·劳动关系相关理论 | 第20-26页 |
·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关系思想 | 第20-22页 |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劳动关系思想 | 第22-24页 |
·西方学者对劳动关系的论述 | 第24-26页 |
第3章 我国劳动关系的演进历程 | 第26-34页 |
·改革开放前我国劳动关系状况(1949-1978) | 第26-28页 |
·政府主导型劳动关系的确立 | 第26-27页 |
·单一公有制型劳动关系的发展 | 第27页 |
·利益一体化劳动关系的建立 | 第27-28页 |
·对外封闭型劳动关系的形成 | 第28页 |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劳动关系状况(1979-1992) | 第28-30页 |
·劳动关系主体逐渐明晰化 | 第28-29页 |
·劳动关系走向契约化 | 第29页 |
·劳动关系形式多样化 | 第29-30页 |
·劳动关系动态显像多变化 | 第30页 |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国劳动关系状况(1993-今) | 第30-34页 |
·市场主导型劳动关系基本形成 | 第30-31页 |
·多种所有制劳动关系基本形成 | 第31-32页 |
·利益多元化劳动关系基本形成 | 第32页 |
·全球化劳动关系基本形成 | 第32-34页 |
第4章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 | 第34-46页 |
·我国劳动关系状况 | 第34-36页 |
·劳动关系类型呈现多元化 | 第34页 |
·劳动关系调整日趋法制化 | 第34-35页 |
·劳动关系发展趋向市场化 | 第35页 |
·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初见成效 | 第35-36页 |
·我国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41页 |
·劳动合同制度不规范 | 第36-37页 |
·劳动者的多项基本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 | 第37-38页 |
·劳动者缺少必要的社会保险 | 第38-39页 |
·工会组建率低且形同虚设 | 第39-40页 |
·劳动争议不断增加 | 第40-41页 |
·我国劳动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 第41-46页 |
·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 第41-42页 |
·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 | 第42页 |
·工会调节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 第42-43页 |
·劳动关系法律制度不健全且贯彻执行不力 | 第43-44页 |
·劳动者在维权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 第44-46页 |
第5章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 | 第46-60页 |
·充分发挥政府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 第46-50页 |
·加强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宏观调控力度 | 第46-47页 |
·健全劳动关系法律体系并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力度 | 第47-48页 |
·完善三方协商机制 | 第48-49页 |
·加强和完善劳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 第49-50页 |
·加强舆论宣传与引导 | 第50页 |
·完善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 | 第50-53页 |
·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 第51页 |
·尊重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第51-52页 |
·企业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 第52-53页 |
·充分发挥工会调节作用 | 第53-56页 |
·促进工会职能由行政性工会向群众性工会转变 | 第53-54页 |
·建立健全工会维权机制 | 第54-55页 |
·完善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工作 | 第55页 |
·有效推进工会的行业化和区域化发展 | 第55-56页 |
·提高劳动者的自身素质 | 第56-60页 |
·增强劳动者主动维权意识 | 第56-57页 |
·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 第57-58页 |
·完善劳动职业技能培训机制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