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一、国内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二、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描写与解释结合法 | 第13页 |
二、静态语言与动态言语实例结合法 | 第13页 |
三、对比分析法 | 第13-14页 |
第四节 语料说明 | 第14-15页 |
第一章 隐喻理论和味觉词 | 第15-19页 |
第一节 隐喻理论 | 第15-17页 |
一、概念隐喻 | 第15-16页 |
二、通感隐喻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味觉词 | 第17-19页 |
一、味觉词的界定 | 第17页 |
二、汉泰基本味觉词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汉泰味觉词向其他感觉范畴域的映射 | 第19-28页 |
第一节 汉泰味觉词“酸”和“ ”向其他感觉范畴域的映射 | 第19-21页 |
第二节 汉泰味觉词“甜”和“ ”向其他感觉范畴域的映射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汉泰味觉词“苦”和“ ”向其他感觉范畴域的映射 | 第22-24页 |
第四节 汉泰味觉词“辣”和“ ”向其他感觉范畴域的映射 | 第24-25页 |
第五节 汉泰味觉词“咸”和“ ”向其他感觉范畴域的映射 | 第25-26页 |
第六节 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汉泰味觉词向非感觉范畴域的映射 | 第28-52页 |
第一节 汉泰味觉词“酸”和“ ”向非感觉范畴域的映射 | 第28-33页 |
第二节 汉泰味觉词“甜”和“ ”向非感觉范畴域的映射 | 第33-40页 |
第三节 汉泰味觉词“苦”和“ ”向非感觉范畴域的映射 | 第40-46页 |
第四节 汉泰味觉词“辣”和“ ”向非感觉范畴域的映射 | 第46-49页 |
第五节 汉泰味觉词“咸”和“ ”向非感觉范畴域的映射 | 第49-50页 |
第六节 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汉泰味觉词隐喻的异同及原因 | 第52-57页 |
第一节 汉泰味觉词隐喻的异同 | 第52-53页 |
一、汉泰味觉词隐喻的相同点 | 第52页 |
二、汉泰味觉词隐喻的不同点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影响汉泰味觉词隐喻异同的主要因素 | 第53-57页 |
一、影响汉泰味觉词隐喻共性的主要因素 | 第54页 |
二、影响汉泰味觉词隐喻差异的主要因素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