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图表目录 | 第15-17页 |
目录 | 第17-2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1-33页 |
·研究背景 | 第21-27页 |
·学校教育导向的二语动机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 第21页 |
·二语学习中的“去动机”现象及教师影响 | 第21-24页 |
·二语动机策略实证研究的现状与不足 | 第24-26页 |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26-27页 |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27-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7-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研究结构 | 第30-33页 |
第二章 动机概论 | 第33-61页 |
·引言 | 第33页 |
·动机的定义 | 第33页 |
·心理学领域的动机研究 | 第33-41页 |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动机理论 | 第33-34页 |
·认知主义动机理论 | 第34-38页 |
·期望价值理论(Expectancy value theories) | 第34-36页 |
·目标理论(Goal theories) | 第36-37页 |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ies) | 第37页 |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 第37-38页 |
·心理学动机理论的教育学意义 | 第38-41页 |
·二语学习情境中的动机研究 | 第41-58页 |
·二语学习动机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41-49页 |
·社会心理学阶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 | 第42-43页 |
·认知-情境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 第43-46页 |
·过程导向阶段(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 | 第46-48页 |
·当前的社会-动态阶段 | 第48-49页 |
·教师动机研究 | 第49-58页 |
·教师动机的内涵界定 | 第49-51页 |
·影响教师动机的因素 | 第51-55页 |
·如何激励教师动机 | 第55-58页 |
·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理论研究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三章 动机策略研究 | 第61-75页 |
·引言 | 第61页 |
·心理学领域的动机策略研究 | 第61-65页 |
·二语教学中的动机策略研究 | 第65-72页 |
·基于心理学主流动机理论的二语动机策略启示 | 第65-66页 |
·基于社会建构主义二语动机理论的策略建议 | 第66-68页 |
·过程导向的二语动机策略框架 | 第68-71页 |
·基于自我愿景的动机策略指导原则 | 第71-72页 |
·中国外语教学中的动机策略研究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75-85页 |
·引言 | 第75页 |
·研究设计 | 第75-84页 |
·研究问题 | 第75页 |
·研究对象 | 第75-77页 |
·研究工具 | 第77-83页 |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使用频率问卷的编制 | 第77-80页 |
·教师自我效能感问卷的编制 | 第80-82页 |
·大学英语教师常用课堂动机策略实施效果问卷的编制 | 第82页 |
·访谈提纲的拟定 | 第82页 |
·课堂观察主要观测点的设计 | 第82-83页 |
·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 第83-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第85-106页 |
·引言 | 第8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5-104页 |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使用频率 | 第85-89页 |
·大学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水平及其对动机策略使用频率是否产生影响 | 第89-90页 |
·大学英语教师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变量(性别、学历、教龄和职称)是否对其动机策略使用频率产生影响 | 第90-91页 |
·大学英语教师常用动机策略的实施效果 | 第91-103页 |
·学生英语水平是否对动机策略的实施效果产生影响 | 第103-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六章 有效激励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 | 第106-130页 |
·引言 | 第106页 |
·激励低水平学生 | 第106-117页 |
·树立英语学习自信心,提高成功预期 | 第107-108页 |
·使英语学习富有意义和趣味,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 第108-109页 |
·以激励的方式评价学生 | 第109-111页 |
·善用倾听和提问的技巧 | 第111-112页 |
·实施个性化策略方案 | 第112-117页 |
·激励高水平学生 | 第117-128页 |
·融入文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英语文化体验 | 第118-122页 |
·寄予厚望,帮助学生构建理想的英语自我 | 第122-124页 |
·促进学生自我激励 | 第124-126页 |
·使学习任务具有挑战性,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 第126-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七章 具体教学情境中的动机策略 | 第130-153页 |
·引言 | 第130页 |
·大班教学情境中的动机策略 | 第130-138页 |
·调整教学风格,增进师生交流 | 第130-132页 |
·强化目标导向,凸显任务价值 | 第132-133页 |
·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提高交际真实性 | 第133-137页 |
·强调纪律和班规 | 第137-138页 |
·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动机策略 | 第138-152页 |
·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师生沟通,实现资源共享 | 第139-140页 |
·开展 CALL 课堂任务型学习活动,使技术真正融入教学 | 第140-146页 |
·促进课外网络自主学习—基于一项调查的讨论 | 第146-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152-153页 |
第八章 激励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 第153-186页 |
·引言 | 第153页 |
·激励内在动机 | 第153-172页 |
·激发情境兴趣,培养个人兴趣 | 第153-159页 |
·以自主支持型教学替代控制型教学 | 第159-168页 |
·满足学生能力需求 | 第168-170页 |
·满足学生归属需求 | 第170-172页 |
·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价值观 | 第172页 |
·激励外在动机 | 第172-185页 |
·使奖励成为激励 | 第172-174页 |
·使表扬更有效 | 第174-176页 |
·以批评温暖人心 | 第176-177页 |
·“挑起”知识冲突,推动组际竞争 | 第177-179页 |
·让互动成为激励学习的外部源泉 | 第179-183页 |
·强调英语学习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 第183-185页 |
·本章小结 | 第185-186页 |
第九章 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 促进动机策略运用 | 第186-214页 |
·引言 | 第186页 |
·积极寻求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 第186-193页 |
·合作式发展 | 第186-190页 |
·同伴观摩 | 第190-193页 |
·以反思促进发展 | 第193-199页 |
·教学日志 | 第194-196页 |
·行动研究 | 第196-199页 |
·恪守职业承诺,加强专业学习 | 第199-205页 |
·恪守职业承诺 | 第199-202页 |
·加强专业学习 | 第202-205页 |
·建立教师成就档案 | 第205-207页 |
·情绪-生理唤醒 | 第207-212页 |
·自我减压,唤醒健康情绪 | 第208-210页 |
·关爱身体,唤醒生理健康 | 第210-212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14页 |
第十章 总结 | 第214-220页 |
·本研究的回顾 | 第214-217页 |
·本研究的创新 | 第217-218页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18-219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219-2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20-232页 |
附录一 | 第232-234页 |
附录二 | 第234-235页 |
附录三 | 第235-237页 |
附录四 | 第237-238页 |
附录五 | 第238-2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