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标准与检验论文--食品的微生物检验论文

食品中的桔霉素检测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引言第10-20页
   ·桔霉素第10-12页
     ·桔霉素的概述第10页
     ·桔霉素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第10-11页
     ·桔霉素的合成途径第11-12页
   ·桔霉素污染情况第12-14页
     ·国外对桔霉素污染的研究第12-13页
     ·国内对桔霉素污染的研究第13-14页
   ·桔霉素的毒性第14-15页
   ·国内外控制桔霉素的研究第15-17页
   ·桔霉素的检测方法第17-18页
   ·本课题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第18-20页
     ·立项的意义第18-19页
     ·研究内容第19页
     ·研究思路第19-20页
第2章 传统酿造食品中的桔霉素检测第20-51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0-23页
     ·实验材料第20-22页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2页
     ·实验试剂第22-23页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23-29页
     ·紫外检测器-高效液相法检测食品中的桔霉素(方法一)第23-25页
     ·紫外检测器-高效液相法检测食品中的桔霉索(方法二)第25-27页
     ·荧光检测器-高效液相法检测食品中的桔霉素第27-29页
   ·实验结果第29-49页
     ·紫外检测器法检测食品中的桔霉素(方法一)第29-39页
     ·紫外检测器法检测食品中的桔霉素(方法二)第39-42页
     ·荧光法检测器法检测食品中的桔霉素第42-47页
     ·三种方法的对比第47-49页
   ·小结第49-51页
第3章 红曲霉菌种鉴定与产桔霉素的研究第51-66页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52-54页
     ·主要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52页
     ·菌种第52页
     ·培养基(每1000mL培养基)第52-54页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54-57页
     ·红曲粉孢子液制备及分离纯化培养第54-55页
     ·菌种鉴定方法第55页
     ·枯草芽孢杆菌法分离桔霉素第55页
     ·抑菌圈中的桔霉素检测方法第55-56页
     ·培养条件对红曲霉产桔霉素的影响第56-57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7-65页
     ·红曲霉菌株的形态观察及菌种的鉴定第57-59页
     ·桔霉素的抑菌性及含量的测定第59-63页
     ·发酵时间对红曲霉产桔霉素的影响第63-64页
     ·培养基量和罐内气体体积对红曲霉产桔霉素的影响第64页
     ·不同培养基对红曲霉产桔霉素的影响第64-65页
   ·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桔霉素降解性的研究第66-74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66-67页
     ·实验材科第66页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第66-67页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67-68页
     ·加热解毒实验第67页
     ·碱溶液解毒实验第67页
     ·过氧化氢解毒实验第67-68页
     ·乙醇溶液解毒实验第68页
     ·磷酸乙醇溶液解毒实验第68页
     ·降解性的计算第68页
   ·实验结果第68-73页
     ·加热法降解桔霉素实验第68-69页
     ·过氧化氢法降解桔霉素实验第69-70页
     ·乙醇溶液降解桔霉素实验第70-71页
     ·碱溶液降解桔霉素实验第71-72页
     ·磷酸乙醇溶液降解桔霉素实验第72-73页
   ·小结第73-74页
第5章 总结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3页
附录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社会主义农村改革的演进--以十三个中央“一号文件”为中心研究
下一篇:亚洲玉米螟β-N-乙酰己糖胺酶的基因克隆、分离纯化和性质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