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拆字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5页 |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 ·关于拆字的研究及其不足 | 第9-13页 |
| ·研究意义与方法 | 第13-15页 |
| 第一章 拆字—“作者离,读者合”的修辞现象 | 第15-31页 |
| ·拆字的形式特点 | 第15-19页 |
| ·拆字的两个不同的角度 | 第15-17页 |
| ·拆字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 第17-19页 |
| ·拆字的修辞功能 | 第19-22页 |
| ·拆字的“不拘六书”的特点 | 第22-25页 |
| ·貌似拆字却不是拆字的语言现象 | 第25-31页 |
| ·“作者合,读者离”的修辞现象不是拆字 | 第25-28页 |
| ·拆开汉字不等于拆字 | 第28-29页 |
| ·对汉字进行解释不是拆字 | 第29-31页 |
| 第二章 拆字与非汉字修辞格的兼用现象 | 第31-45页 |
| ·拆字与借代 | 第32-34页 |
| ·拆字与借代的兼用现象 | 第32-34页 |
| ·拆字与双关 | 第34-40页 |
| ·拆字与双关的兼用现象 | 第34-37页 |
| ·拆字兼用双关的范围问题 | 第37-40页 |
| ·拆字与对偶 | 第40-45页 |
| ·拆字兼用对偶现象常见于联语中 | 第40-42页 |
| ·拆字在对偶句中的作用 | 第42-45页 |
| 第三章 拆字在利用汉字形体方面的灵活性 | 第45-51页 |
| ·汉字拆分前后的笔画对应关系 | 第45-51页 |
| ·笔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 第45-46页 |
| ·笔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 第46-48页 |
| ·偏旁可以变化也可以不变化 | 第48-51页 |
| 第四章 拆字与文字游戏 | 第51-59页 |
| ·对拆字和文字游戏的看法 | 第51-53页 |
| ·拆字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它本身不是文字游戏 | 第53-54页 |
| ·从运用拆字形成的言语作品来看 | 第54-59页 |
| ·有的是文字游戏 | 第54-57页 |
| ·有的不是文字游戏 | 第57-59页 |
| 结语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附录 | 第64-65页 |
| 后记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