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语言学论文

从认知角度看基本情感的汉语表达

论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综述第13-21页
 一 认知语言学的内涵及认知对象第13-14页
 二 认知语言学的形成及在国内的发展第14-15页
 三 隐喻和概念隐喻第15-16页
   ·隐喻的内涵第15页
   ·概念隐喻的定义第15-16页
 四 情感概念隐喻的研究第16-21页
   ·情感概念隐喻的内涵第16-17页
   ·情感概念隐喻的分类第17-19页
   ·情感概念隐喻的比较研究第19-21页
第二章 情感及认知模式的界定第21-31页
 一 情感的界定第21-24页
   ·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第21-22页
   ·伴随情感的外部表现第22-23页
   ·伴随情感的生理唤醒第23-24页
 二 情感认知模式的界定第24-31页
   ·国内情感隐喻认知模式的研究第24-26页
   ·情感认知模式的界定第26-31页
     ·隐喻认知模式第26-27页
     ·转喻认知模式第27-29页
     ·通感认知模式第29-31页
第三章 情感转喻认知模式及语言表现第31-48页
 一 情感转喻定义第31-33页
 二 情感转喻的两种方式第33-36页
   ·因果邻近关系第33-35页
   ·局部整体邻近关系第35-36页
 三 情感转喻与直接描写的区分第36-39页
 四 情感转喻认知的语言表现第39-48页
   ·词汇层面第39-44页
     ·原因结果模式第40-43页
     ·局部整体模式第43-44页
   ·句子层面第44-48页
第四章 情感隐喻认知模式及语言表现第48-65页
 一 隐喻的本质第48-50页
 二 意象和意象图式第50-52页
 三 概念隐喻第52-58页
   ·意象图式在概念隐喻中的作用第52-53页
   ·情感概念隐喻的界定第53-54页
   ·情感概念隐喻的分类第54-58页
     ·方位概念隐喻第54-55页
     ·实体概念隐喻第55-58页
 四 隐喻认知模式的语言表现第58-65页
   ·词汇层面第58-61页
   ·句子层面第61-65页
     ·系统性第62-63页
     ·连贯性第63-65页
第五章 情感通感认知模式及语言表现第65-75页
 一 通感概述第65-67页
 二 情感的通感认知模式第67-69页
 三 情感的通感认知模式分类第69-71页
 四 通感认知模式的语言表现第71-75页
   ·词汇层面第71-72页
   ·句子层面第72-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后记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化硅电热元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以人为本”建构高校主体性德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