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方言语音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中文) | 第1-3页 |
内容摘要(英文) | 第3-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9页 |
·祁阳方言概说 | 第7页 |
·祁阳方言在湘方言中的地位 | 第7-8页 |
·祁阳方言语音比较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祁阳方言调查方对象及方式 | 第8-9页 |
·祁阳方言调查方对象及方式 | 第8页 |
·调查方式 | 第8-9页 |
第二章 祁阳方言的声母比较研究 | 第9-42页 |
第一节 祁阳方言声母系统比较研究 | 第9-16页 |
·祁阳方言声母系统 | 第9-10页 |
·祁阳方言声母系统与长沙、双峰、北京话的比较 | 第10-12页 |
·比较的几点结论 | 第12-16页 |
第二节 祁阳方言声母与中古音系的比较 | 第16-36页 |
·帮非组 | 第16-20页 |
·帮非组字语音比较 | 第16-20页 |
·祁阳话与中古声母的对应 | 第20页 |
·端组、泥组 | 第20-22页 |
·端组、泥组字语音比较 | 第20-21页 |
·比较的几点结论 | 第21-22页 |
·精组 | 第22-24页 |
·精组字语音比较 | 第22-23页 |
·比较的几点结论 | 第23-24页 |
·知组字 | 第24-25页 |
·知组字语音比较 | 第24-25页 |
·庄组、章组、见组、晓组 | 第25-30页 |
·庄、章、见、晓组字语音比较 | 第25-27页 |
·祁阳话尖团分化情况 | 第27-28页 |
·古精组知系见系今音的分合 | 第28-30页 |
·疑、匣母 | 第30-32页 |
·疑、匣母字语音的比较 | 第30-31页 |
·比较的几点结论 | 第31-32页 |
·日母 | 第32-35页 |
·日母字语音的比较 | 第32-33页 |
·比较的几点结论 | 第33-35页 |
·影母与云母 | 第35-36页 |
·影母与云母与中古音的对应 | 第35-36页 |
第三节 祁阳方言声母系统中的来母字分化对比分析 | 第36-42页 |
·语料的来源 | 第36页 |
·祁阳方言中的来母字分化 | 第36-41页 |
·来母字与端母字关系的一些相关理论 | 第41-42页 |
第三章 祁阳方言韵母比较研究 | 第42-53页 |
第一节 祁阳方言韵母系统 | 第42-46页 |
·祁阳方言韵母与果假遇蟹止效流咸八摄一二等的对比 | 第42-43页 |
·祁阳方言韵母与果假遇蟹止效流咸八摄三四等的对比 | 第43-44页 |
·祁阳方言韵母与深山臻宕四摄一二等的对比 | 第44页 |
·祁阳方言韵母与深山臻宕四摄三四等的对比 | 第44-45页 |
·祁阳方言韵母与江曾梗通四摄一二等的对比 | 第45页 |
·祁阳方言韵母与江曾梗通四摄三四等的对比 | 第45-46页 |
第二节 祁阳方言文白异读比较分析 | 第46-51页 |
·假开三等字 | 第46-47页 |
·止合三等字 | 第47-48页 |
·效开二等字 | 第48-49页 |
·梗开三、四阳声韵字 | 第49-51页 |
·梗开三、四入声韵字 | 第51页 |
第三节 祁阳方言止开三蟹开三知/章组的韵母比较 | 第51-53页 |
第四章 祁阳方言的声调比较研究 | 第53-58页 |
第一节 祁阳方言声调的比较 | 第54页 |
第二节 祁阳方言的阳声调与浊声母的关系 | 第54-56页 |
·调类与清浊的关系 | 第55页 |
·祁阳方言的调类与调值 | 第55-56页 |
第三节 祁阳方言部分入声字的入声标记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注释 | 第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63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