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10页 |
0 引言 | 第10-13页 |
1 啤酒酵母代谢副产物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及选题依据 | 第13-26页 |
·双乙酰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3-18页 |
·双乙酰形成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 第13页 |
·啤酒发酵中双乙酰的控制 | 第13-18页 |
·高级醇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8-24页 |
·啤酒中高级醇的形成机理 | 第18-19页 |
·啤酒中高级醇阈值及其对啤酒风味影响 | 第19-20页 |
·啤酒中高级醇含量的影响因素 | 第20-23页 |
·控制高级醇生成量的途径 | 第23-24页 |
·选题依据 | 第24-26页 |
2 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26-35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试剂 | 第26-27页 |
·材料 | 第2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6页 |
·主要试剂 | 第26-27页 |
·试验方法 | 第27-29页 |
·麦汁的制备方法 | 第27页 |
·啤酒酵母扩培和啤酒发酵方法 | 第27-28页 |
·低双乙酰啤酒酵母的选育方法 | 第28-29页 |
·固定化酵母的制备方法 | 第29页 |
·处理方法 | 第29-31页 |
·低双乙酰啤酒酵母选育培养基的处理条件 | 第29-30页 |
·利用固定化酵母还原双乙酰的处理条件 | 第30页 |
·不同α-AN含量的麦汁的处理条件 | 第30页 |
·富铁麦汁和富铁酵母的处理条件 | 第30页 |
·富锌麦汁和富锌酵母的处理条件 | 第30-31页 |
·富硒麦汁的处理条件 | 第31页 |
·不同原麦汁浓度的处理条件 | 第31页 |
·不同主酵温度的处理条件 | 第31页 |
·不同接种量的处理条件 | 第31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31-35页 |
·酵母活菌数和大小的测定 | 第31-32页 |
·异染颗粒和肝糖颗粒的观察 | 第32页 |
·酵母水试验方法 | 第32页 |
·酵母凝聚力的测定 | 第32-33页 |
·啤酒理化指标的测定 | 第33-35页 |
3 试验内容、结果与分析 | 第35-75页 |
·不同菌种发酵特性的比较和菌种的处理 | 第35-46页 |
·不同啤酒酵母菌种发酵特性的比较 | 第35-40页 |
·双乙酰诱变后筛选双乙酰抗性突变株选育低双乙酰啤酒酵母 | 第40-43页 |
·紫外诱变及苯黄隆抗性处理选育低双乙酰啤酒酵母 | 第43-45页 |
·本节小结 | 第45-46页 |
·不同营养条件对啤酒酵母代谢副产物的影响 | 第46-66页 |
·不同原麦汁浓度对啤酒酵母代谢副产物的影响 | 第46-49页 |
·不同α-AN含量的麦汁对啤酒酵母代谢副产物的影响 | 第49-53页 |
·富铁麦汁对啤酒酵母代谢副产物的影响 | 第53-57页 |
·富锌麦汁对啤酒酵母代谢副产物的影响 | 第57-60页 |
·富硒麦汁对啤酒酵母代谢副产物的影响 | 第60-66页 |
·本节小结 | 第66页 |
·不同发酵条件对啤酒酵母代谢副产物的影响 | 第66-75页 |
·不同主酵温度对啤酒酵母代谢副产物的影响 | 第66-70页 |
·不同接种量对啤酒酵母代谢副产物的影响 | 第70-73页 |
·固定化酵母对双乙酰的还原影响 | 第73-74页 |
·本节小结 | 第74-75页 |
4 讨论 | 第75-82页 |
·啤酒酵母菌种 | 第75-77页 |
·麦汁的营养成分 | 第77-80页 |
·发酵工艺 | 第80-82页 |
5 结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致谢 | 第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