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产业园区的国际比较--以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和北京中关村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对高技术产业园区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国内对高技术产业园区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本文的框架、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本文的框架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5页 |
2. 高技术产业园区的几种模式以及相关的集群理论 | 第15-22页 |
·高技术产业园区的模式 | 第15-17页 |
·高技术产业园区的相关理论 | 第17-22页 |
·马歇尔的规模经济理论 | 第17-18页 |
·产业区位理论 | 第18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18页 |
·新产业区理论 | 第18-19页 |
·技术创新理论 | 第19页 |
·基于竞争力的“钻石”理论 | 第19-22页 |
3. 国内外高技术产业园区的比较研究 | 第22-41页 |
·美国硅谷高技术产业地带 | 第22-28页 |
·发展概况 | 第22-23页 |
·服务体系建设 | 第23-28页 |
·台湾新竹工业园 | 第28-32页 |
·发展概况 | 第28-29页 |
·服务体系建设 | 第29-32页 |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 | 第32-38页 |
·发展概况 | 第32-34页 |
·服务体系建设 | 第34-38页 |
·三大园区的比较分析及与部分国家的比较 | 第38-41页 |
·园区支柱产业的比较 | 第38页 |
·园区服务体系的比较 | 第38-39页 |
·我国高技术产业与部分国家的比较 | 第39-41页 |
4. 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园区的几点建议 | 第41-47页 |
·建立合适的项目审批机制和高效的园区管理模式 | 第42页 |
·推进高技术产业园区创新体系的建立 | 第42-44页 |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作用 | 第42-43页 |
·加强产、学、研合作 | 第43-44页 |
·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制 | 第44页 |
·实施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战略 | 第44页 |
·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 第44-45页 |
·因地制宜制定高技术产业园发展战略 | 第45页 |
·加大政府在高技术产业及园区方面的财政扶持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