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模块化与交互记忆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论文框架和各章节内容安排 | 第14-15页 |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17页 |
2 组织模块化、交互记忆及知识共享的研究综述 | 第17-45页 |
·模块化的文献综述 | 第17-25页 |
·相关的概念定义 | 第17-19页 |
·模块组织的主要类型 | 第19-20页 |
·组织模块化的动因 | 第20-22页 |
·模块化的影响 | 第22-23页 |
·组织模块化与知识的关系 | 第23-25页 |
·交互记忆系统文献综述 | 第25-33页 |
·交互记忆系统概念发展、形成及影响 | 第25-28页 |
·组织层面的交互记忆系统 | 第28-29页 |
·交互记忆系统与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 | 第29-31页 |
·交互记忆系统与模块化的关系 | 第31-33页 |
·知识共享的文献综述 | 第33-42页 |
·关于知识的研究 | 第33-35页 |
·关于知识共享的研究 | 第35-42页 |
·简要述评 | 第42-45页 |
3 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 第45-57页 |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45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45-47页 |
·组织模块化的概念界定 | 第45-46页 |
·组织交互记忆的概念界定 | 第46页 |
·知识共享的概念界定 | 第46-47页 |
·研究构思 | 第47-50页 |
·概念模型的提出 | 第47-48页 |
·变量的操作定义 | 第48-50页 |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50-57页 |
·组织模块化水平与组织交互记忆水平的假设 | 第50-54页 |
·组织交互记忆到知识共享的研究假设 | 第54-57页 |
4 模块化背景下的知识共享——以巨人通力电梯为例 | 第57-69页 |
·案例背景 | 第57-58页 |
·巨人通力的模块化进程和关键事件 | 第58-60页 |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 第58-59页 |
·基于生产模块化的组织改造 | 第59-60页 |
·模块内知识共享——以工程部为例 | 第60-62页 |
·工程部内的信任建设 | 第60页 |
·工程部内的协调机制建设 | 第60-62页 |
·工程部内的知识共享状况 | 第62页 |
·模块间知识共享——以技术部与工程部为例 | 第62-67页 |
·技术部与工程部的演变历史及现有职责 | 第62-63页 |
·工程部与技术部的协调合作机制 | 第63-65页 |
·工程部与技术部的知识共享 | 第65-67页 |
·案例小结 | 第67-69页 |
·案例的现实结论 | 第67-68页 |
·有待进一步探讨的研究点 | 第68-69页 |
5 研究设计与数据获取 | 第69-87页 |
·研究方法 | 第69页 |
·研究对象 | 第69页 |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69-73页 |
·问卷设计说明 | 第70-71页 |
·组织模块化水平量表设计 | 第71-72页 |
·组织交互记忆水平量表设计 | 第72页 |
·知识共享水平量表 | 第72-73页 |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73-77页 |
·量表的信度分析 | 第77-78页 |
·量表的效度分析 | 第78-87页 |
·组织模块化水平量表的效度检验 | 第78-80页 |
·组织交互记忆水平量表的效度检验 | 第80-82页 |
·模块内知识共享水平量表效度检验 | 第82-84页 |
·模块间知识共享水平量表效度检验 | 第84-87页 |
6 基于AMOS的结构方程分析 | 第87-105页 |
·模型识别 | 第87页 |
·模块内知识共享模型结构方程检验 | 第87-94页 |
·模型M_1的结构方程全模型检验 | 第87-90页 |
·调整后的模型M_(1-2)的结构方程再检验 | 第90-93页 |
·检验模型结果比较 | 第93-94页 |
·模块内知识共享模型假设检验结果 | 第94-96页 |
·组织模块化水平到组织交互记忆水平的实证结果 | 第94-95页 |
·交互记忆水平到模块内知识共享的实证结果 | 第95页 |
·假设检验结果小结 | 第95-96页 |
·模块间知识共享模型结构方程分析 | 第96-102页 |
·模型M_2的结构方程全模型检验 | 第96-99页 |
·调整后的模型M_(2-2)的结构方程再检验 | 第99-101页 |
·检验模型结果比较 | 第101-102页 |
·模块间知识共享模型假设检验结果 | 第102-105页 |
·组织模块化水平到组织交互记忆水平的实证结果 | 第102页 |
·交互记忆水平到模块间知识共享的实证结果 | 第102-103页 |
·假设检验结果小结 | 第103-105页 |
7 结果讨论 | 第105-115页 |
·组织模块化、交互记忆与模块内知识共享的关系讨论 | 第105-109页 |
·独特性与模块内信任的关系讨论 | 第106页 |
·响应性与模块内信任的关系讨论 | 第106-107页 |
·独特性与模块内协调的关系讨论 | 第107-108页 |
·响应性与模块内协调的关系讨论 | 第108页 |
·模块内信任与模块内知识共享的关系讨论 | 第108-109页 |
·模块内协调与模块内知识共享的关系讨论 | 第109页 |
·组织模块化、交互记忆与模块间知识共享的关系讨论 | 第109-115页 |
·独特性与模块间信任的关系讨论 | 第110页 |
·响应性与模块间信任的关系讨论 | 第110-111页 |
·独特性与模块间协调的关系讨论 | 第111-112页 |
·响应性与模块间协调的关系讨论 | 第112页 |
·模块间信任与模块间知识共享的关系讨论 | 第112-113页 |
·模块间协调与模块间知识共享的关系讨论 | 第113-115页 |
8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 第115-121页 |
·构思模型修正 | 第115-116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16-117页 |
·模块内知识共享研究结论 | 第116页 |
·模块间知识共享研究结论 | 第116-117页 |
·总的研究结论 | 第117页 |
·管理建议 | 第117-119页 |
·建立更为清晰的分工合作体系 | 第118页 |
·培育组织氛围,养成员工之间的信任习惯 | 第118-119页 |
·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 第119页 |
·本研究不足 | 第119-120页 |
·后续研究建议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4页 |
附录 调研问卷 | 第134-137页 |
致谢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