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内容和对象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3页 |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16-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结构安排 | 第17-2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0-38页 |
·信任的研究综述 | 第20-27页 |
·信任的定义 | 第20-21页 |
·信任的维度 | 第21-23页 |
·普遍信任、特殊信任的研究综述 | 第23-25页 |
·认知信任、情感信任的研究综述 | 第25-27页 |
·自发行为的研究综述 | 第27-28页 |
·帮助行为的研究综述 | 第28-30页 |
·争辩行为的研究综述 | 第30-31页 |
·个体创新绩效的研究综述 | 第31-38页 |
3 理论拓展与假设提出 | 第38-56页 |
·以往理论的结论、主要问题和本文拟研究的问题 | 第38-40页 |
·相关变量的定义 | 第40-45页 |
·自变量的定义 | 第41-43页 |
·中介变量的定义 | 第43-44页 |
·因变量的定义 | 第44页 |
·控制变量的定义 | 第44-45页 |
·研究假设、模型框架的提出 | 第45-51页 |
·普遍信任与自发行为、帮助行为、争辩行为的关系 | 第45-46页 |
·特殊信任与自发行为、帮助行为、争辩行为的关系 | 第46-47页 |
·认知信任与自发行为、帮助行为、争辩行为的关系 | 第47-48页 |
·情感信任与自发行为、帮助行为、争辩行为的关系 | 第48页 |
·自发行为与团队成员创新绩效的关系 | 第48-49页 |
·帮助行为与团队成员创新绩效的关系 | 第49-50页 |
·争辩行为与团队成员创新绩效的关系 | 第50-51页 |
·模型框架的提出 | 第51-56页 |
4 变量测量 | 第56-68页 |
·测量条款的产生 | 第56-62页 |
·普遍信任的初始测量条款 | 第56-57页 |
·特殊信任的初始测量条款 | 第57-58页 |
·认知信任、情感信任的初始测量条款 | 第58-59页 |
·自发行为的初始测量条款 | 第59-60页 |
·帮助行为的初始测量条款 | 第60-61页 |
·争辩行为的初始测量条款 | 第61页 |
·个体创新绩效的初始测量条款 | 第61-62页 |
·小样本测试 | 第62-68页 |
·普遍信任量表的CITC、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第62-63页 |
·特殊信任量表的CITC、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第63页 |
·认知信任、情感信任量表的CITC、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第63-64页 |
·自发行为量表的CITC、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第64-65页 |
·帮助行为量表的CITC、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第65页 |
·争辩行为量表的CITC、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第65-66页 |
·个体创新绩效量表的CITC、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第66-68页 |
5 大样本调查和假设检验 | 第68-112页 |
·数据收集 | 第68-69页 |
·样本的统计描述 | 第69-75页 |
·调查对象的统计描述 | 第69-71页 |
·测量条款的统计描述 | 第71-75页 |
·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内部一致性信度 | 第75-85页 |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75-82页 |
·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第82-85页 |
·控制变量的影响分析 | 第85-90页 |
·基于Amos结构方程分析的假设检验 | 第90-112页 |
·全模型检验 | 第90-94页 |
·全模型结构方程再检验 | 第94-105页 |
·模型检验结果 | 第105-106页 |
·自发行为、帮助行为、争辩行为的中介效应研究 | 第106-112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12-126页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讨论 | 第112-121页 |
·结论一 | 第112-113页 |
·结论二 | 第113-115页 |
·结论三 | 第115-119页 |
·结论四 | 第119-120页 |
·结论五 | 第120-121页 |
·管理建议 | 第121-123页 |
·对管理者的建议 | 第121-122页 |
·对组织的建议 | 第122-123页 |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建议 | 第123-126页 |
·研究不足 | 第123页 |
·后续研究建议 | 第123-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6页 |
附录 | 第136-140页 |
致谢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