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1. 导论 | 第14-28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4-15页 |
·选题的目的 | 第15-18页 |
·分析、总结并购整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促进成功战略并购的途径 | 第16-17页 |
·分析财务整合对战略并购的影响,并探讨平衡记分卡在财务整合效应评价中的具体运用 | 第17-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5页 |
·国外并购整合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国内并购整合的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25-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研究思路 | 第26-27页 |
·研究贡献 | 第27-28页 |
·重新构造了关于战略并购后财务整合的新框架 | 第27页 |
·将平衡记分卡引入财务整合的评价 | 第27页 |
·利用全新的财务整合框架进行案例分析 | 第27-28页 |
2. 战略并购与财务整合的理论分析 | 第28-41页 |
·战略并购与财务整合的联系 | 第28-35页 |
·战略并购的特征 | 第28-30页 |
·战略并购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 第30-33页 |
·财务整合与战略并购的关系 | 第33-35页 |
·战略并购后财务整合的作用 | 第35-39页 |
·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决定了财务整合的重要性 | 第36-37页 |
·财务整合是企业战略有效实施的基础,是并购企业对被并购企业实施有效控制的重要保障 | 第37页 |
·有效的财务整合能实现“财务协同效应” | 第37-38页 |
·有效的财务整合可以降低和规避企业的风险,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保证 | 第38-39页 |
·战略并购后财务整合的特征 | 第39-41页 |
·财务整合具有战略性 | 第39页 |
·财务整合过程具有渐进性 | 第39页 |
·财务整合具有多样性 | 第39页 |
·财务整合具有综合性 | 第39-41页 |
3. 战略并购后财务整合的实施 | 第41-57页 |
·财务整合的模式 | 第41-45页 |
·移植模式 | 第41-42页 |
·融合模式 | 第42-45页 |
·财务整合的内容 | 第45-54页 |
·财务管理目标导向整合 | 第46-47页 |
·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整合 | 第47页 |
·财务组织机构的整合 | 第47-48页 |
·会计核算体系的整合 | 第48页 |
·存量资产、存量负债的整合 | 第48-52页 |
·现金流转内部控制的整合 | 第52-53页 |
·业绩考评制度的整合 | 第53-54页 |
·财务整合的实施流程 | 第54-57页 |
·整合前的财务评估 | 第55页 |
·制定整合计划 | 第55页 |
·整合后的财务监管 | 第55-56页 |
·资源配置的整合 | 第56页 |
·统一管理资金 | 第56页 |
·发挥协同效应 | 第56-57页 |
4. 战略并购财务整合效应的评价 | 第57-72页 |
·利用平衡记分卡评价财务整合效应的必要性 | 第57-58页 |
·平衡记分卡测评法的特点 | 第58-61页 |
·有利于全面评价财务整合的效应 | 第59-60页 |
·有利于实现战略并购目标 | 第60-61页 |
·平衡计分卡测评法的主要内容 | 第61-70页 |
·财务维度 | 第62-66页 |
·战略维度 | 第66-67页 |
·文化维度 | 第67-68页 |
·人力资源维度 | 第68-70页 |
·平衡记分卡测评法的评分体系 | 第70-72页 |
5. 战略并购财务整合的案例分析——一汽集团并购天津夏利的案例分析 | 第72-88页 |
·案例背景 | 第72-74页 |
·并购方: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 第72页 |
·被并购方:天津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第72-73页 |
·并购过程 | 第73-74页 |
·一汽夏利的财务整合 | 第74-78页 |
·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整合 | 第74-75页 |
·财务组织机构和职能的整合 | 第75-76页 |
·会计制度的整合 | 第76页 |
·存量资产、存量负债的整合 | 第76-78页 |
·财务整合效应的评价 | 第78-85页 |
·财务维度的分析 | 第78-82页 |
·战略维度的分析 | 第82-83页 |
·文化维度的分析 | 第83-84页 |
·人力资源维度的分析 | 第84-85页 |
·案例启示 | 第85-88页 |
·整合是并购成败的关键 | 第85页 |
·财务整合是并购整合的重要环节 | 第85-87页 |
·财务整合效应的评价关注的是整体效果 | 第87-88页 |
结束语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后记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