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绪论 | 第9-16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目的及方法 | 第10-12页 |
1.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四)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 师资 | 第14-15页 |
2. 成人教育师资 | 第15-16页 |
二、我国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历史沿革 | 第16-44页 |
(一) 1949—1966 年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第17-24页 |
1. 制定了相关政策、确立相关制度,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事业 | 第17-18页 |
2. 编制、配置、聘用了一批师资队伍,使师资从无到有 | 第18-20页 |
3. 加强了师资的培养与培训,其质量问题开始受到重视 | 第20-22页 |
4. 师资数量得到扩充,初步建立起一支与成人教育事业发展比较适应的师资队伍 | 第22-24页 |
(二) 1966—1976 年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第24-27页 |
1. 试行了一些新的教育制度,客观上对师资队伍建设作了相应的探索 | 第24-25页 |
2. 对师资的配置、聘用等进行了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探索 | 第25-26页 |
3. 以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培训 | 第26-27页 |
4. 师资单纯数量的扩充 | 第27页 |
(三) 改革开放以来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第27-44页 |
1. 党和国家确立、制定了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度,推动了新时期师资队伍的建设 | 第28-29页 |
2. 师资的配备与编制受到高度重视 | 第29-30页 |
3. 师资队伍结构呈现显著变化 | 第30-37页 |
4. 师资的专业化培养与培训问题开始受到重视 | 第37-38页 |
5. 师资队伍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 | 第38-39页 |
6. 师资队伍的数量扩充 | 第39-44页 |
三、我国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4-58页 |
(一) 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问题 | 第44-47页 |
1. 成人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45-46页 |
2. 师资建设的相关规定缺乏针对性 | 第46-47页 |
(二) 关于师资的专业地位与社会待遇问题 | 第47-50页 |
1. 师资的社会认同感普遍偏低 | 第47-48页 |
2. 师资的经济及社会待遇不高 | 第48-49页 |
3. 师资的职业声望普遍较弱 | 第49-50页 |
(三) 关于师资的数量、质量与成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匹配问题 | 第50-52页 |
1. 师资数量问题 | 第50页 |
2. 师资质量问题 | 第50-52页 |
(四) 关于师资的管理问题 | 第52-55页 |
1. 大多数受聘的专职师资学历不高,兼职师资质量偏低 | 第52-54页 |
2. 成人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建设滞后,缺乏从教资格认证 | 第54页 |
3. 师资评价问题 | 第54-55页 |
(五) 师资的培养、培训问题 | 第55-58页 |
1. 培养与培训的机构单一 | 第56-57页 |
2. 培养与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 第57-58页 |
四、我国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 第58-72页 |
(一)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 | 第58-60页 |
1. 加快步伐出台成人教育基本法,规定成人教育师资建设的具体措施 | 第58-59页 |
2. 重视对成人教育及其师资建设相关法规、政策的总结、整理工作 | 第59-60页 |
(二) 提升师资的经济待遇及社会地位 | 第60-63页 |
1. 加大对师资社会作用的宣传力度 | 第61页 |
2. 提高师资的经济待遇 | 第61-62页 |
3. 加快师资职业化进程,提高其职业声望 | 第62-63页 |
(三) 提倡师资专业化理念,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 第63-68页 |
1. 倡导师资专业化理念 | 第63-64页 |
2. 寻求中国特色的成人教育师资专业化之路 | 第64-68页 |
(四) 建立健全师资队伍管理制度 | 第68-72页 |
1. 建立健全师资的聘用机制 | 第69-70页 |
2. 改善对师资工作的评价 | 第70-72页 |
五、结语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 | 第77-79页 |
后记 | 第79-80页 |
研究生在校期间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