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研究的基本问题与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导论:课题提出时代的选择——语文活动课焕发新生机 | 第12-22页 |
一、新“语文活动课”的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一) 时代背景:新时代中人们全面、终生发展的意识觉醒 | 第12-13页 |
(二) 理论背景:百年课改发展的必然结果 | 第13页 |
(三) 实践背景:新课程进一步推广,课堂结构亟待调整 | 第13-14页 |
二、新“语文活动课”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一)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活动课”的内涵与特征 | 第14-15页 |
(二)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活动课”的常见类型 | 第15-17页 |
(三)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活动课”与其他课程形式的关系 | 第17-18页 |
三、新“语文活动课”的研究依据与实践可行性 | 第18-22页 |
(一) 新“语文活动课”的研究必要性 | 第18-19页 |
(二) 新“语文活动课”的实践可行性 | 第19-22页 |
第二部分 正论:实验研究从偶有感悟到计划研究——七种探究型案例分析 | 第22-38页 |
一、听说读基本能力训练的尝试产物:语文常识小演讲 | 第22页 |
二、师生课堂合作探究生成的启示:课堂模拟辩论赛 | 第22-24页 |
三、相互激励促进写作能力的亮点设计:课堂创意小练笔 | 第24-30页 |
四、艺术综合欣赏指导下的课堂设计:音乐MTV 脚本创作 | 第30-34页 |
五、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尝试:班刊与校刊 | 第34-35页 |
六、展示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舞台:小品大赛与课本剧 | 第35-37页 |
七、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语文读书大赛、语文知识竞赛及其他 | 第37-38页 |
第三部分 结论:思考展望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活动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第38-47页 |
一、几种阻碍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活动课”广泛进入课堂的因素 | 第38-41页 |
(一) 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导致对新“语文活动课”理解程度与执行程度不同 | 第38-39页 |
(二) 城市与农村对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活动课”内容理解与执行情况不同 | 第39页 |
(三) 不同层次学生对“语文活动课”中的活动形式和活动效果的反应不同 | 第39-40页 |
(四) 不同地区、学校资源条件导致新“语文活动课”推广落实程度不同 | 第40页 |
(五) 当前各种不同教育评价方式对全面落实新“语文活动课”产生的影响不同 | 第40-41页 |
二、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活动课”教学五项基本原则 | 第41-42页 |
三、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活动课”需要重点处理好几种关系 | 第42-47页 |
(一) 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 | 第42页 |
(二) 学生个体发挥与全员参与的关系 | 第42-43页 |
(三) 课堂活泼形式与活动实效的关系 | 第43页 |
(四) 课程开设与评价的关系 | 第43-45页 |
(五) 教师专业素质与新“语文活动课”实践程度的关系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65页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