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本论文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本论文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与本论文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与本论文有关研究成果 | 第10-12页 |
| ·对才旦卓玛艺术履历进行总结的专著和文章 | 第10-11页 |
| ·对才旦卓玛进行访谈的文章 | 第11页 |
| ·对才旦卓玛歌唱艺术进行个案分析的文章 | 第11-12页 |
| ·与本论文有关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本论文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文献归纳法 | 第12页 |
| ·音乐史学法 | 第12页 |
| ·田野调查法 | 第12页 |
| ·调查分析法 | 第12页 |
| ·图像实证法 | 第12-13页 |
| ·本论文创新点和最终期望 | 第13页 |
| ·本论文创新点 | 第13页 |
| ·本论文最终期望 | 第13页 |
| ·相关核心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 ·声乐学 | 第13-14页 |
| ·民族唱法(藏)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才旦卓玛艺术履历及其影响因素 | 第16-30页 |
| ·艺术履历 | 第16-20页 |
| ·学习之路 | 第16-18页 |
| ·歌唱之路 | 第18页 |
| ·社会活动之路 | 第18-20页 |
| ·国外交流 | 第19页 |
| ·才旦卓玛艺术基金 | 第19-20页 |
| ·社会职务 | 第20页 |
| ·地理环境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 ·西藏自治区地理环境概况 | 第20-21页 |
| ·日喀则地区地理环境概况 | 第21-22页 |
| ·社会环境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 ·内地社会环境 | 第23页 |
| ·区内社会环境 | 第23-24页 |
| ·伟人影响因素 | 第24-27页 |
| ·毛主席对才旦卓玛影响 | 第24-25页 |
| ·周总理对才旦卓玛影响 | 第25-27页 |
| ·教师影响因素 | 第27-29页 |
| ·声乐启蒙教师对才旦卓玛影响 | 第27-28页 |
| ·专业声乐教师对才旦卓玛影响 | 第28-29页 |
| ·总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才旦卓玛所演唱声乐作品之类属及其演唱特点 | 第30-40页 |
| ·传统民歌及其演唱特点 | 第30-32页 |
| ·传统民歌 | 第30页 |
| ·演唱特点 | 第30-31页 |
| ·个例分析 | 第31-32页 |
| ·创作歌曲及其演唱特点 | 第32-36页 |
| ·红色歌曲及其演唱特点 | 第32-35页 |
| ·红色歌曲 | 第32-33页 |
| ·演唱特点 | 第33页 |
| ·个例分析 | 第33-35页 |
| ·非红色歌曲及其演唱特点 | 第35-36页 |
| ·非红色歌曲 | 第35页 |
| ·演唱特点 | 第35页 |
| ·个例分析 | 第35-36页 |
| ·歌舞曲/剧及其演唱特点 | 第36-39页 |
| ·歌舞曲/剧 | 第36-37页 |
| ·演唱特点 | 第37页 |
| ·个例分析 | 第37-39页 |
| ·总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才旦卓玛歌唱技法 | 第40-48页 |
| ·呼吸 | 第40-41页 |
| ·中国古代声乐论著中的呼吸 | 第40-41页 |
| ·才旦卓玛与古代声乐论著中呼吸具有一脉相承性 | 第41页 |
| ·核心歌唱方法 | 第41-43页 |
| ·声带阻气 | 第41-42页 |
| ·高位置 | 第42页 |
| ·喉器稳定 | 第42-43页 |
| ·三腔统一与协调 | 第43-44页 |
| ·三腔界定 | 第43-44页 |
| ·三腔统一 | 第44页 |
| ·三腔协调 | 第44页 |
| ·民族吐字和民族行腔 | 第44-45页 |
| ·民族吐字 | 第44-45页 |
| ·民族行腔 | 第45页 |
| ·民族风格和个人情感 | 第45-46页 |
| ·民族风格 | 第45-46页 |
| ·个人情感 | 第46页 |
| ·总结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才旦卓玛启示录 | 第48-61页 |
| ·才旦卓玛个人启示录 | 第48-49页 |
| ·意志坚定 | 第48页 |
| ·尽职尽责 | 第48页 |
| ·谦虚谨慎 | 第48-49页 |
| ·淡泊名利 | 第49页 |
| ·小结 | 第49页 |
| ·才旦卓玛影响因素启示录 | 第49-52页 |
| ·地理、社会环境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 第49-50页 |
| ·向民间学习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 第50-51页 |
| ·伟人艺术思想是其成功的必要因素 | 第51页 |
| ·恩师是其成功的直接因素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页 |
| ·才旦卓玛所演唱声乐作品启示录 | 第52-55页 |
| ·作品广延性 | 第52-53页 |
| ·作品社会性 | 第53页 |
| ·作品时代性 | 第53-54页 |
| ·作品民族性 | 第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才旦卓玛歌唱技法启示录 | 第55-60页 |
| ·科学发声技法 | 第55页 |
| ·鲜明民族特色 | 第55-59页 |
| ·合理嗓音护理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页 |
| ·总结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附录一 | 第66-74页 |
| 附录二 | 第74-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