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第10-11页 |
|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 第10页 |
|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 第10-11页 |
| ·课题的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 第11-19页 |
| ·惯性导航及惯性测量系统介绍 | 第11-14页 |
| ·惯导系统的信号采集、处理及数据通讯的要求 | 第14-15页 |
| ·国内外大型厂商军品FPGA 的应用及IP 解决方案 | 第15-19页 |
|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 ·FPGA 技术的发展 | 第19-20页 |
| ·基于FPGA 的IP 核设计技术 | 第20-21页 |
| ·课题所做的工作及论文的安排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FPGA 及其IP 复用技术综述 | 第22-33页 |
| ·FPGA 芯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 第22-28页 |
| ·FPGA 的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 ·FPGA 的结构 | 第23-28页 |
| ·传统电路设计技术的局限性 | 第28-29页 |
| ·IP 复用技术及其优势 | 第29-32页 |
| ·瀑布式模型与螺旋式模型 | 第29-30页 |
| ·自顶向下设计和自底向上设计 | 第30页 |
| ·设计复用是SOC 的要求 | 第30-31页 |
| ·IP 设计的基本准则 | 第31页 |
| ·基本的编码习惯 | 第31页 |
| ·可移植性编码 | 第31-32页 |
| ·可综合的编码 | 第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面向惯测系统的IP 验证平台设计 | 第33-40页 |
| ·功能与指标要求 | 第33-34页 |
| ·接口描述 | 第34页 |
| ·FPGA 内部模块连接 | 第34-35页 |
| ·芯片选型 | 第35-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面向惯测系统的IP 核设计 | 第40-57页 |
| ·SPI 核设计与实现 | 第40-45页 |
| ·PicoBlaze 基本原理 | 第40-42页 |
| ·基于PicoBlaze 的SPI 核设计与实现 | 第42-43页 |
| ·针对ADS1 210 的SPI 核设计 | 第43-45页 |
| ·UART 核设计与实现 | 第45-50页 |
| ·设计需求分析 | 第45-47页 |
| ·UART 的帧格式 | 第47页 |
| ·UART 核结构 | 第47-48页 |
| ·UART 核的设计实现 | 第48-50页 |
| ·普通计数器核设计与实现 | 第50-51页 |
| ·HDLC 核设计与实现 | 第51-54页 |
| ·HDLC 协议 | 第51页 |
| ·HDLC 核设计 | 第51-54页 |
| ·鉴相计数器核设计与实现 | 第54-55页 |
| ·脉冲发生器核设计与实现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IP 测试与验证 | 第57-63页 |
| ·硬件实物 | 第57页 |
| ·IP 核测试 | 第57-62页 |
| ·UART 核测试 | 第58-59页 |
| ·HDLC 核测试 | 第59-61页 |
| ·SPI 核测试 | 第61-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