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工作综述 | 第13-18页 |
·增压输送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 第13-15页 |
·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静动态过程的数值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的模块化建模与仿真 | 第17-18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推进剂贮箱分布参数动力学模型 | 第20-36页 |
·推进剂贮箱一维流场模型 | 第20-26页 |
·第零网格状态单元V_0 (视为吹除容积) | 第22-23页 |
·中间直筒(视为吹除管道) | 第23-25页 |
·第n+1 网格状态单元(视为吹除容积) | 第25-26页 |
·推进剂贮箱壁面零维传热模型 | 第26页 |
·流体和贮箱壁面材料热物理与传输性质的处理 | 第26-35页 |
·气体热物理与传输性质的处理 | 第27-29页 |
·推进剂热物理与传输性质的处理 | 第29-33页 |
·贮箱壁面材料热物理性质的处理 | 第33-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增压输送系统组件集中参数动力学模型 | 第36-42页 |
·推进剂供应管路动力学模型 | 第36-37页 |
·气体管路动力学模型 | 第36页 |
·液体管路动力学模型 | 第36-37页 |
·高压气瓶动力学模型 | 第37-38页 |
·减压器及阀门组件动力学模型 | 第38-40页 |
·减压器动力学模型 | 第38-39页 |
·阀门组件动力学模型 | 第39-40页 |
·推进剂贮箱集中参数动力学模型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增压输送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2-55页 |
·工程系统高级建模与仿真软件AMESim | 第42-45页 |
·AMESim 软件简介 | 第42-43页 |
·AMESim 的接口与二次开发 | 第43-44页 |
·AMESim 软件的特点 | 第44-45页 |
·增压输送系统基本组件的仿真模型 | 第45-49页 |
·增压气体及推进剂的仿真模型 | 第45-46页 |
·管路系统组件的仿真模型 | 第46-47页 |
·高压气瓶系统的仿真模型 | 第47页 |
·减压阀系统及阀门组件的仿真模型 | 第47-48页 |
·推进剂贮箱系统的仿真模型 | 第48-49页 |
·低温推进剂贮箱分布参数仿真模型的开发 | 第49-54页 |
·设计组件图标及定义连接端口和端口类型 | 第49-50页 |
·定义子模型的结构参数、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内部变量 | 第50-53页 |
·源代码编写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增压输送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55-76页 |
·带减压器和压调器的闭式增压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55-66页 |
·系统增压方案 | 第55-57页 |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7页 |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57-66页 |
·电磁阀和压力信号器调节的增压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66-71页 |
·系统增压方案 | 第66页 |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66-67页 |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67-71页 |
·汽化自生增压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71-75页 |
·系统增压方案 | 第71页 |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71页 |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71-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研究工作总结与结论 | 第76页 |
·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研究展望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3-84页 |
附录A 真实气体的热物理属性和输运属性的计算方法 | 第84-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