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写作、修辞论文--翻译论文

英汉同声传译信息损耗:基于职业译员会议口译语料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致谢第9-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44页
    1.1 问题的由来第17-37页
        1.1.1 同声传译简介第17-19页
        1.1.2 同声传译研究概述第19-25页
            1.1.2.1 国际、国内同声传译研究对比第19-22页
            1.1.2.2 现有同声传译过程与产品研究空缺第22-25页
        1.1.3 同声传译译语内容对应评估方法与不足第25-36页
            1.1.3.1 错误分析法第26-29页
            1.1.3.2 命题分析法第29-33页
            1.1.3.3 其他评估方法第33-36页
        1.1.4 小结第36-37页
    1.2 研究的总体介绍第37-44页
        1.2.1 研究对象、范围第37-38页
        1.2.2 研究问题第38-40页
        1.2.3 研究价值第40-41页
        1.2.4 研究体系第41-42页
        1.2.5 本文结构第42-44页
第二章 同声传译信息分析体系的建立第44-81页
    2.1 理论框架第44-61页
        2.1.1 信息、信息论与信息科学第44-47页
        2.1.2 语言与信息第47-49页
        2.1.3 信息结构第49-60页
            2.1.3.1 Halliday的信息结构理论第50-51页
            2.1.3.2 Chafe、Prince、Vallduvi等人的信息结构研究第51-52页
            2.1.3.3 Lambrecht (1994)信息结构理论第52-60页
        2.1.4 小结第60-61页
    2.2 同声传译信息分析体系第61-81页
        2.2.1 源语信息衡量体系第61-69页
            2.2.1.1 源语信息与信息衡量单位界定第61-63页
            2.2.1.2 源语断言划分标准第63-68页
            2.2.1.3 断言分类第68-69页
        2.2.2 译语信息损耗评估体系第69-78页
            2.2.2.1 信息损耗评估的理论基础第69-74页
            2.2.2.2 译语信息损耗评估标准第74-78页
        2.2.3 小结第78-81页
第三章 信息损耗描述性研究第81-119页
    3.1 英汉同声传译平行语料库建设第81-104页
        3.1.1 语料选取第81-86页
            3.1.1.1 语料来源第81页
            3.1.1.2 语料抽样第81-86页
        3.1.2 语料转写第86-88页
        3.1.3 语料描述第88-89页
        3.1.4 语料标注第89-104页
            3.1.4.1 源语标注第90页
            3.1.4.2 译语标注第90-104页
    3.2 信息损耗统计与发现第104-119页
        3.2.1 统计数据第104-115页
            3.2.1.1 语料总体信息损耗数据第106-109页
            3.2.1.2 各语篇信息损耗数据第109-115页
        3.2.2 发现第115-119页
第四章 信息损耗原因、机制解释性研究第119-204页
    4.1 分析设计第119-132页
        4.1.1 分析维度第119-121页
        4.1.2 分析方法第121-122页
        4.1.3 分析框架第122-132页
            4.1.3.1 同声传译认知研究第122-124页
            4.1.3.2 同声传译信息损耗的认知科学分析框架第124-132页
    4.2 语料量化分析第132-151页
        4.2.1 源语变量水平标注第133-135页
        4.2.2 从信息损耗看源语变量水平第135-145页
            4.2.2.1 篇间分析第136-140页
            4.2.2.2 篇内、组内分析第140-145页
        4.2.3 从源语变量水平看信息损耗第145-148页
        4.2.4 场景变量与信息损耗第148-149页
        4.2.5 小结第149-151页
    4.3 语料质性分析第151-184页
        4.3.1 命题信息损耗第151-171页
            4.3.1.1 命题未译第151-157页
            4.3.1.2 未形成命题第157-160页
            4.3.1.3 命题错译第160-171页
        4.3.2 信息成分损耗第171-181页
            4.3.2.1 信息成分未译第171-175页
            4.3.2.2 信息成分错译第175-181页
            4.3.2.3 词汇级偏译第181页
        4.3.3 小结第181-184页
    4.4 语料现场分析与译员访谈第184-197页
        4.4.1 研究设计第184-185页
        4.4.2 案例简介及标注语料第185-189页
        4.4.3 访谈分析第189-194页
            4.4.3.1 命题信息损耗第189-191页
            4.4.3.2 信息成分损耗第191-194页
        4.4.4 小结第194-197页
    4.5 发现与讨论第197-204页
        4.5.1 发现第197-199页
        4.5.2 讨论第199-204页
第五章 结论第204-211页
    5.1 研究发现第204-206页
    5.2 研究贡献与意义第206-209页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209-211页
参考文献第211-229页
主题索引第229-231页
附录第231-245页
    附录1 源语标注语篇样例(S6)第231-234页
    附录2 译语标注语篇样例(S10)第234-239页
    附录3 译员回溯性访谈文字记录样例(案例2)第239-245页
    附录4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245页

论文共2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基础日语”课堂的合作学习研究--对学习者的社会及心理层面的考察
下一篇:基于语料库对《论语》卫礼贤德译本的跨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