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ISA阅读素养的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调查研究--以深圳市F小学为个案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选题来源 | 第10-11页 |
一、政策背景 | 第10页 |
二、PISA研究发展背景 | 第10页 |
三、个人研究兴趣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1-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 第12-13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2页 |
三、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第五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一、阅读 | 第14-15页 |
二、素养 | 第15页 |
三、阅读素养 | 第15页 |
四、阅读能力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30页 |
第一节 PISA阅读素养的国内外研究 | 第17-23页 |
一、阅读素养研究分布情况分析 | 第17-18页 |
二、国内关于阅读素养的研究 | 第18-20页 |
三、国外关于阅读素养的研究 | 第20-23页 |
第二节 阅读能力的国内外研究 | 第23-28页 |
一、阅读能力研究分布情况分析 | 第23-24页 |
二、国内关于阅读能力的研究 | 第24-27页 |
三、国外关于阅读能力的研究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文献研究总结 | 第28-30页 |
一、关于阅读素养的思考 | 第28页 |
二、关于阅读能力的思考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30-36页 |
第一节 PISA阅读素养 | 第30-31页 |
第二节 阅读相互作用模式 | 第31-32页 |
第三节 阅读的心理机制 | 第32-34页 |
第四节 阅读共同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关于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 | 第36-76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第36-45页 |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36-37页 |
二、资料收集方法 | 第37页 |
三、研究步骤 | 第37-38页 |
四、测试工具的选择与编制 | 第38-43页 |
五、研究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43-45页 |
六、研究伦理问题 | 第45页 |
第二节 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 第45-74页 |
一、学生阅读特征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45-48页 |
二、家庭阅读支持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48-51页 |
三、阅读表现差异分析 | 第51-61页 |
四、阅读行为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61-66页 |
五、个案研究案例分析 | 第66-73页 |
六、教师访谈分析 | 第73-74页 |
第三节 调查总结分析 | 第74-76页 |
一、学生的阅读能力结构差异显著 | 第74页 |
二、学生的阅读参与表现差异显著 | 第74-75页 |
三、父母阅读支持浮于形式 | 第75页 |
四、普遍缺乏深度阅读合作 | 第75-76页 |
第五章 基于阅读能力调查的培养对策思考 | 第76-81页 |
第一节 对待学生求同存异 | 第76-77页 |
一、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 第76页 |
二、激发学生自我感悟,尊重个性化解读 | 第76-77页 |
三、根据学生阅读能力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 | 第77页 |
第二节 阅读教学多元整合 | 第77-79页 |
一、树立阅读整体观,开发学生反思评价能力 | 第77-78页 |
二、平衡各类学生阅读需求,丰富文本类型 | 第78页 |
三、阶段化推进阅读任务,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 第78-79页 |
第三节 阅读环境多方联动 | 第79-81页 |
一、共建阅读环境,推进家校社区合作 | 第79-80页 |
二、打通学科壁垒,跨学科阅读 | 第80页 |
三、线上线下互动,挖掘网络资源 | 第80-81页 |
第六章 研究总结、反思与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附录 | 第87-99页 |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 第87-88页 |
附录二 学生访谈提纲 | 第88-89页 |
附录三 阅读能力测试题 | 第89-93页 |
附录四 家庭阅读支持情况调查问卷 | 第93-95页 |
附录五 小学六年级学生阅读行为调查问卷施测版 | 第95-96页 |
附录六 小学六年级学生阅读行为调查问卷试测版 | 第96-98页 |
附录七 个案学生观察量表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