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情境国学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8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11-14页 |
一、政策支持 | 第11页 |
二、社会需要 | 第11-12页 |
三、学术追求 | 第12-14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三、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第16-19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16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第四节 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9-28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二、核心概念 | 第22-2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8-48页 |
第一节 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综述 | 第28-39页 |
一、研究概况 | 第28-31页 |
二、研究成果 | 第31-37页 |
三、研究启示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国学校本课程研究综述 | 第39-48页 |
一、研究概况 | 第39-41页 |
二、研究成果 | 第41-46页 |
三、研究启示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小学情境国学校本课程的设计 | 第48-76页 |
第一节 课程理念和目标的生成 | 第48-64页 |
一、课程理念的生成 | 第48-50页 |
二、课程目标的生成 | 第50-64页 |
第二节 课程内容和组织方式的生成 | 第64-70页 |
一、课程内容选择取向的确立 | 第64页 |
二、课程内容的筛选和组织方式的生成 | 第64-70页 |
第三节 课程评价方式的生成 | 第70-76页 |
一、对学生的评价 | 第70页 |
二、对课程的评价 | 第70-76页 |
第四章 小学情境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 | 第76-97页 |
第一节 课程实施的过程 | 第76-86页 |
一、物色相召 | 第76-81页 |
二、辞以情发 | 第81-82页 |
三、应物思感 | 第82-84页 |
四、心物融汇 | 第84-86页 |
第二节 课程实施的管理与评价 | 第86-97页 |
一、课程实施的管理 | 第86-88页 |
二、课程实施的评价 | 第88-97页 |
第五章 小学情境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 | 第97-107页 |
第一节 课程实施效果 | 第97-104页 |
一、国学课程生态场域得到优化 | 第97-99页 |
二、教师的个人素养得到提升 | 第99-100页 |
三、学生的课程生成得以完善 | 第100-104页 |
第二节 课程影响因素 | 第104-107页 |
一、学校氛围 | 第104页 |
二、课程的规划和管理 | 第104页 |
三、课程模式的要求和特质 | 第104-105页 |
四、参与者的专业能力 | 第105页 |
五、学生的差异性 | 第105-106页 |
六、其他因素 | 第106-10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107-108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6页 |
附录1 小学五年级国学课程实施现状调查问卷 | 第116-119页 |
附录2 L小学情境国学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 第119-121页 |
附录3《中秋: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 第121-124页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