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公交单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BRT信号控制的必要性及意义 | 第7-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1 快速公交车头时距控制 | 第9页 |
1.3.2 快速公交信号判别条件 | 第9-10页 |
1.3.3 快速公交信号控制策略 | 第10-11页 |
1.4 国内外应用现状 | 第11-13页 |
1.4.1 国外应用现状 | 第11-12页 |
1.4.2 国内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研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快速公交组成及运营特性 | 第15-26页 |
2.1 快速公交系统组成研究 | 第15-17页 |
2.2 快速公交运营特性 | 第17-25页 |
2.2.1 广州BRT概况 | 第17-18页 |
2.2.2 交叉口组织 | 第18-19页 |
2.2.3 BRT到站间隔时间 | 第19-22页 |
2.2.4 站台候车人数 | 第22-23页 |
2.2.5 站台服务 | 第23-25页 |
2.2.6 专用道指标分析 | 第25页 |
2.3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快速公交信号控制策略 | 第26-39页 |
3.1 信号控制判别条件 | 第26-31页 |
3.1.1 车头时距检测与判别 | 第26-27页 |
3.1.2 车辆到达状态 | 第27-29页 |
3.1.3 下游站点乘客候车 | 第29-30页 |
3.1.4 信号判别条件组合 | 第30-31页 |
3.2 控制策略 | 第31-36页 |
3.2.1 被动控制策略 | 第31页 |
3.2.2 主动控制策略 | 第31-34页 |
3.2.3 策略对比 | 第34页 |
3.2.4 策略选择 | 第34-36页 |
3.3 流程控制 | 第36-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快速公交信号控制模型 | 第39-51页 |
4.1 控制原则 | 第39-40页 |
4.2 控制模型 | 第40-48页 |
4.2.1 假设条件 | 第40页 |
4.2.2 目标函数 | 第40-46页 |
4.2.3 约束条件 | 第46-48页 |
4.3 变化时长分配原则 | 第48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48-50页 |
4.5 本章总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模型仿真 | 第51-64页 |
5.1 仿真测试环境 | 第51-56页 |
5.1.1 交叉口现状 | 第51-52页 |
5.1.2 模型参数指标 | 第52-56页 |
5.2 仿真平台 | 第56-58页 |
5.2.1 仿真平台 | 第56-57页 |
5.2.2 实现步骤 | 第57-58页 |
5.3 仿真模拟及评估 | 第58-63页 |
5.3.1 仿真模拟 | 第58-59页 |
5.3.2 仿真评价 | 第59-61页 |
5.3.3 敏感性分析 | 第61-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页 |